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丨瑶山新唱幸福歌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8-31 20:12: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严万达 杨佳俊 摄影记者 田超 通讯员 杨丁香

8月2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社湾村,漫山遍野种满了柑橘树。 )

群山环抱,橘海连绵。一脚踏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社湾村红山村,满眼绿意,沁人心脾。

“湘桂有缘来相会,红山富隆结良缘。姻缘将来结硕果,柑橘就是牵线人......”8月28日清晨,从江华富隆果业基地,传来悠扬动听的瑶歌。

闻歌寻人,盘山水泥路蜿蜒向前,横直成排的柑橘青果累累,山坡上20多名村民正在除草,欢歌笑语不断。

唱瑶歌的正是社湾村红山村瑶歌能手杨美容,今年70岁,衣着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腰间的瑶族挎包精致小巧。

杨美容把20多亩山地全部流转给富隆果业,成了一个“上班族”,每年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将近2万元。

上星期,县城有家酒店开张,邀请她去唱瑶歌。“我把村里的新变化现编现唱,听众鼓起了掌,酒店还给了200元演出费。”她开心地说。

“以前的瑶歌可没这么喜庆。”同样歌声甜美的杨新秀搭过话茬。杨新秀比杨美容小4岁,她家也流转土地,年收入4万元。

“红山又叫蚂拐山,居住边远路不通。全村都是茅草屋,穿不暖来吃不饱……”刚亮嗓子,杨新秀就停住了,咯咯笑着说,“现在是新时代,日子好了,幸福歌都唱不完,再唱穷歌没意思。”

(8月29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社湾村,村民在柑橘产业园劳作。)

山上歌声悠扬,劳作气氛活泼,70岁的社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其芬思绪飞扬。

红山村昔日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2017年并入社湾村成为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54人。村民没技术,缺销路,种植的果林低产低收。贫困户周新利忙活了4年,7亩果林挂果时,只卖了几百元。

2014年,白芒营镇政府驻村干部与红山村干部商量土地流转,引进农业龙头公司,发展水果规模种植。

第一次土地流转动员会,台下稀稀落落坐着10多位村民,个个铁青着脸。村民对上门做工作的村干部避而不见。

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当时担任红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其芬带头流转30亩土地,并将村民带到广西学习先进经验,一场思想风暴下来,村民的态度开始转变。

得益于县政府牵线,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富川富隆果业有限公司一眼相中红山村,2016年进驻并流转土地1700余亩,种有3个品种。如今,以红山村为基地,江华富隆果业共流转连片土地上万亩,品种扩至12个,辐射江华全县。

站在基地观景台,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如威武列队的士兵,一条条喷灌水管隐首隐尾扎入山坡。

烈日下,70岁的周新利老人忙着给柑橘苗打药。他家去年收入4万元,是土地流转之前的10倍。

(8月2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社湾村柑橘产业园,村民在搬运柑橘苗。)

产业唤醒了大山。2019年,富隆果业发放流转土地租金220万元,吸纳490多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务工收入500多万元。红山村11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年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

按照双方土地流转协定,5年涨一次租金。记者笑问富隆果业董事长林家勋,明年要涨租金了,有压力吗?

“以前没挂果,压力蛮大。现在挂果了,没有一点压力。”林家勋发出爽朗的笑声,估测2024年可把全部投入收回。

3年内,富隆果业将在江华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柑橘产业园,年产值达2亿元,年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和1.5万个临时用工。还计划新建一个水果综合深加工厂,提升江华水果品质。

青山绿水间,一栋栋黄墙琉璃瓦的漂亮民居错落有致。周其芬老当益壮,骑着摩托车为记者带路,“70岁还是中年哦,我还能再干几年!”

傍晚时分,夕阳和晚霞交相辉映,映红了红山。红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又有瑶歌悠悠传来,歌唱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十月果树更好看

杨佳俊 严万达

平山、后龙山、大蚂拐山、红石壁山……群山连绵不断,多到没有办法命名。

面对重重叠叠的大山阻隔,曾经挑茅草卖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红山村能有今天的发展。

“党支部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采访中周其芬始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解开红山村致富秘密的钥匙。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土地流转出去,产业引了进来,村民成为果园的“上班族”,过上幸福生活。

富隆果业育苗基地,杨新秀正在给即将移栽的脐橙苗剔枝,双手不停地在枝桠间翻动,干劲十足;李妹伍挥舞着镰刀给果地除草,她指着远处的小山坳告诉记者,她是从隔壁镇过来的。

望着漫山遍野已经挂果的果树,周其芬笑着说:“到了10月,金灿灿的一片更好看。”

作者:严万达

责编:万枝典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