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走向胜利丨地老天荒,艺术团飙歌芋头侗寨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8-20 06:45:11
首页头条收录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家人身着民族服装,边走边唱,欢迎远方的客人。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雷鸿涛

通讯员 吴祥淼 唐曾伟

清晨,晨雾弥漫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远处山巅的鼓楼随云雾游动若隐若现,整个寨子披上了一层轻纱,美如仙境。

侗寨门口,侗家姑娘临门而立,挽着侗锦、手捧米酒;侗家芦笙队分列两边,芦笙响起,酒香飘飘,迎接第一批进寨的游客。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家人在鼓楼文化广场,吹响芦笙,唱起侗歌,用纯朴的方式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空灵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清脆叮当的琵琶声、悠扬的芦笙声和热闹的人声汇成一曲充满侗乡风情的交响乐,在山谷中回响,古老的侗寨青春焕发。

8月18日这一天,芋头村接待游客163人次。通道丹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芋头景区总经理杨光说,近年来,芋头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为村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芋头村是典型的山地沟谷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山峦形似一颗山芋头而得名。以前,芋头村也尝试过进行旅游开发,但收效甚微。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四周群山环抱,侗寨建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如画。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杨光是从侗寨走出的大学生,回乡前已在北京打拼近10年,在一家大型演艺场担任舞台总监,薪资不菲。

“能用音乐宣传自己的家乡,是我的梦想。”2015年,杨光得知家乡要以侗族歌舞为重点,打造侗族风情景区的信息。考虑良久,他毅然辞去工作,带着梦想回到芋头村,担任景区侗族艺术团团长。2018年,他又当上了景区总经理。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家人身着盛装,弹着侗琵琶边走边唱,为游客展演侗族传统歌舞。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侗家人热爱歌舞,几乎人人都能唱几句侗歌、跳几段侗舞,村里也活跃着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表演队。

以侗族婚嫁习俗为灵感,杨光策划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行歌玩月》,原汁原味地还原侗族生活。村民表演队被杨光“相中”了。

为了把这支50来人,最大年龄72岁、最小18岁的村民表演队变成真正的演员队伍,杨光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制定周密的训练编排计划:手把手地教授简谱和五线谱,和村民们一同压腿练功吊嗓子……

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愿梅是表演队的一员,2015年参加艺术团。“除了日常排练,杨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作业’,每星期必须学会3首侗歌或者1个侗舞桥段。”吴愿梅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考核,一名女团员因为太过紧张而大哭,“杨老师一直鼓励她,等她平静下来,考出了相当好的成绩。”

正式公演那天,远道而来的游客无不被侗家都郎玉女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掌声经久不息。村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景区顿时声名鹊起。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家人身着盛装,弹着侗琵琶边走边唱,为游客展演侗族传统歌舞。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一时间,驻足芋头古侗寨听上一曲已有2500多年历史、多声部、自然合声的侗族大歌,赏一场侗家姑娘与侗家小伙演绎的芦笙舞,成为游客们的向往。

村民表演队与景区签订劳动合同,吃上了“演出饭”,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如今,吴愿梅平时在景区负责讲解、检票等工作,周末登台演出,一年收入2万多元。

在吴愿梅看来,艺术团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游客和收入,也让乡亲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我马上就能考取观光车的驾驶执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吴愿梅说。

游客来了,商机来了,村民的脑袋也更加活泛。这几年,村里的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17年,村民杨敏建起两层木质小楼办民宿,当年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今年生意更红火,预计能达到7万多元。如今,村里大大小小民宿达18家。

201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队入驻芋头村,打造、引进了一系列项目,为古侗寨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9年,芋头古侗寨获评国家4A级景区。眼下,杨光又在策划一台新节目,“争取让景区更上一层楼。”

■记者手记

他们,让600多年侗寨青春勃发

陈昂昂 雷鸿涛

听说寨子里有几个年轻老板,还是大学生。

芋头古侗寨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记者漫步其间,感受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

8月1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农林旅综合示范产业园,开发的体验式采摘农业、现代经济林果栽培技术示范以及中小学生研学游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90后”党员大学生杨奥,曾在广州、长沙务工。2017年,他返乡创业,成立通道南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40亩土地,主攻“黑老虎”育苗。现在,他还是村企——通道育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责任重大。这家村企由村集体100%控股,是村里农林旅融合发展的平台,去年,公司向村民分红及发放福利26万余元。

2015年,寨子里走出的党员大学生杨光回来了。“‘北漂’时工资是2.6万元,回到村里工资是6000元。”杨光是怀化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寨子里亦有他的舞台。如今,他是通道丹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芋头景区总经理,带领一群老百姓吃“旅游饭”。

还有种植大户杨昌宏、通道绿藤仿真植物加工厂负责人杨通冠、能人杨校梅等年轻党员,他们都在古侗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们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芋头古侗寨,走农林旅融合发展之路,成立村企搭建平台,给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党员‘压担子’,他们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驻芋头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龙国祥说。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8月20日03版)

作者:陈昂昂 雷鸿涛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