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成新 杨又华 龙文泱 熊小平 周俊
7月盛夏,雨水连绵,暑气蒸腾,但挡不住各级干部走村入户的脚步。越接近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娄底市的干部们越加行色匆匆。从年初开始,战役一场接一场:3月至6月,“百日攻坚”;7月,“进村入户巩固月”。从市领导到村干部,以问题为导向的两大战役,驱使着他们马不停蹄,奋力前行。
市委书记刘非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不能松懈。必须“严”“实”落子,步伐扎实,方能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之战。
(7月8日,涟源市康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玳玳酸橙种植基地绿意盎然。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通讯员 刘再丽 摄影报道)
6月18日晚,新化县槎溪镇党委书记付小兵盯着手机屏幕,满头大汗。屏幕那边,是娄底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周调度会的主会场。
“双周调度会”堪称娄底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创举,逢双周的周四召开,市委书记主持,以视频会议和现场连线的形式开到乡镇一级。市里规定,调度会不谈成绩,只讲问题。每次会议,首先由市扶贫办主任通报上期脱贫质量“回头看”查出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谈发现的问题和下一步行动。市委书记连线当事责任人询问缘由,定下解决方案和整改期限。
付小兵被通报的问题,是一栋C级危房中住了一个精神失常的女子。那是一个已脱贫户的妻子,在家人没注意的情况下跑到了废弃村办小学内。调度会当即确定:相关市领导次日现场督办。
很快,付小兵和同事把女子送回了家。随即,镇里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拆除废弃学校,对全镇房屋再次进行全面清查,投入40万元,修缮漏风漏雨房屋30余栋,为200多个贫困户家中补齐了衣柜、饭桌、餐具、衣被等基本家当;带领每户贫困家庭搞了一次大扫除。
“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老大难问题,必须用超常规方法推动解决。”娄底市下辖的区县(市)数量不多,但脱贫攻坚难度不小。如新化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今年3月以前,全市信访人数居全省前列。疫情突如其来,更是雪上加霜。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总攻动员令。次日,娄底市便发起“百日攻坚”行动,建立“双周调度”机制强力推进。
39名市级领导带头包干联系40个重点乡镇、137个挂牌帮扶村、2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组建4个常态化督查暗访组,对县市区、重点乡镇、挂牌帮扶村开展督查;在全市1746支驻村工作队、5520名驻村工作队员基础上,从市县机关增派66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挂牌帮扶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贫困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
“百日攻坚”“严”字当头,督促干部们积极开展自查自纠。
新化县西河镇党委书记谢建斌坦言,虽然没在“双周调度会”上被点过名,但依然压力巨大。每次开会前,他都要一遍一遍梳理问题清单,把发现的问题一个个落实过细。自“双周调度”机制推行以来,西河镇自查问题304个,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生活是动态的,问题也是动态的。”面对成绩,娄底市委、市政府没有丝毫松懈,将7月定为“进村入户巩固月”,明确市级领导带头,带着“两个清单”(现存问题清单,已完成问题整改清单)入村,在村工作不少于5天;延续“双周调度”,全面巩固“百日攻坚”战果;上级领导、检查组、行业部门不能只督不战,要和驻村干部一起干。
(7月8日, 涟源市康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玳玳酸橙种植基地,村民忙着采摘成熟的玳玳酸橙。农忙时,该基地可给附近村民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背倚青山,面向小河,蓝天清风,鸟鸣花香,荷叶田田。一栋栋灰白相间的徽派风格楼房依序排列。道路整洁,太阳能路灯伫立两旁。新化县炉观镇芷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风味。
“现在在娄底农村,最好的小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比当地乡政府漂亮得多。”娄底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新康骄傲地说,易地扶贫搬迁是娄底建市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投入了40多亿元,共建成了289个安置点,19206户、68514名贫困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搬家,贫困户从贫穷的大山里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还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芷溪村安置点的居民楼一楼,全是门面。一排排工作台前,村民们在忙着组装电子元器件。
69岁的袁求中工作认真,她的家就在3楼。过去住在大山里,种玉米红薯、吃低保的她从未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帮工友做一顿午饭、打扫门面卫生,兼职组装电子元器件,一个月能收入1200元。卫生室就在楼下,随时可帮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诊疗。“我的孙女在南华大学读书呢!”袁求中笑意盈盈地告诉记者。
在涟源市七星街镇、新化县西河镇、双峰县井字镇等安置点,一张张笑脸写满了村民对新生活的向往。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娄底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合评比全省排名第一序列。截至今年6月30日,娄底市易地扶贫搬迁“三率”达到百分之百,零就业搬迁户动态清零。
与易地扶贫搬迁一样,农村危房改造是让贫困户直接受益的项目。但由于住户分散、资金相对较少,其工作难度更大,任务量在全省居前三。
“百日攻坚”行动统领下,该市采取“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周一交办,一案一销号”制度,逐户摸底、审查、复核、验收。今年3月,娄底市的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竣工率还在全省排名靠后,6月30日就全部竣工验收。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有保障。上半年,娄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问题全部动态清零,1.77万未脱贫人口具备了脱贫基本条件。扶贫队伍踏踏实实的工作,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7月9日,在新化县西河镇双河村卫生室,贫困户刘华明正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打了4组活血止痛的吊针,只花了40块钱。”卫生室干净整洁,设施药品齐全。全科医生伍鹏兵对口签约全村299名贫困户,每季度都请住户上门体检,宣讲健康知识。目前,娄底全市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生,今年年底有望实现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
驻村3年,娄底市政协机关干部、新化县西河镇三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康庄的工作时间,从“朝九晚五”变成了“朝五晚九”。
三新村位置偏僻,地势陡峭,贫困户分散在海拔900米的大山中。从山脚到住在山顶的人家,要先开车爬半小时山路,再徒步跋涉40分钟。决战决胜之年,陈康庄和队员们几乎“长”在了村里,每月驻村时间超过27天。
扶贫工作队扎实深入的作风,换来了三新村的巨变:50公里的硬化公路打通了持续发展的“动脉”;11个蓄水池和18座水塔,解决了全村1800人的季节性缺水难题;竹帘制品加工、生猪养殖、雾峰茶业等产业初具规模,151户539名贫困户先后脱贫。
群众满意了,信访量也下来了。截至6月30日,娄底市到期的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办结案件化解率94.2%,较“百日攻坚”前提升了48.9%。
(7月9日,新化县炉观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百芝秀产业孵化园,村民准备将培植好的灵芝菌种下种。近年,该县在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办“扶贫车间”,发展扶贫产业,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广州,我们来了!” 2月24日,湖南首趟始发赴粤农民工返岗“点对点”直达高铁专列——G9628次高铁从娄底驶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37人在内的456名娄底农民工免费乘坐本次专列返岗上班。
娄底是劳务输出大市,在外务工人员131万人。今年春节前返乡回娄有68.3万人,受到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返岗。
为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外出务工,娄底市、县、乡镇和村级“四级联动”,对返乡农民工建好就业意愿台账,并与省外企业做好岗位对接。通过高铁专列、客运车辆和企业包车等多种方式,让务工人员直接从“家门”到“车门”到“厂门”。该市先后开出13趟铁路专列、包车686台,点对点输送农民工264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51人。
“如果不能持续发展,并激活百姓奋斗的内生动力,扶贫质量会大打折扣。”涟源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梁育清认为,要确保贫困户脱贫后的长远发展,产业和就业是关键。
群山中的枫坪镇扶贫产业园,是涟源市首家乡镇级扶贫产业园,由废弃煤矿改造而成。目前,园区引进了食品厂、衣架厂等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提供了140个左右的岗位。
“我对家乡很有感情,市里的好政策,让我们双赢。”园区投资方谢礼是涟源市从长沙引回乡的企业家,他为记者简单算了一下账:长沙的土地租金是涟源的20倍,仅这一项,一年就能省下约70万元。人力成本方面,长沙每人每月4000元起步,涟源则是2400至2800元,政府每人每月另外补贴300元。
“在长沙挣4000元月工资,不如在家门口挣3000元。”附近安置点的居民走路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园区,生活成本比外出打工低许多;且有早上6点到下午3点、下午4点到晚上11点两个上班时段选择,方便照顾家庭。
“种植玳玳花,代代有钱花。”涟源市七星街镇曲溪村山顶,玳玳酸橙长势良好。
种植基地的运营方涟源市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柑橘的精深加工研究与生产,先后从玳玳酸橙的花、叶、幼果、中果和成熟果中开发出玳玳精油、柑橘黄酮、柑橘果胶等系列产品20多个,客户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
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玳玳酸橙专业种植合作社32个,规模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与8050名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以政策资金入股,可获得稳定分红;流转土地,可持续获得租金收益;在基地务工有工资;种植玳玳酸橙,由公司全部收购。
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廖春花今年存钱建起了新房子:“打算建3层,现在已经弄到了第2层呢!”贫困户廖惠民承包了5300株玳玳酸橙的管护,每年仅此项收入就有5.3万余元。
在娄底,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梦,就像漫山遍野的玳玳酸橙一样,正迎风生长。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8月15日01版)
责编:刘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