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村的日与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熊远帆 周紫云 通讯员 郭飞 刘海鑫
山径盘层峦,远山接近山。
在雪峰山支脉凉山之腰、怀化市鹤城区黄岩生态旅游区白马村,贵州媳妇董静仍忘不了10年前嫁来时的景象:泥巴路、破木屋,穷得叮当响。那时丈夫在外务工,公公在地里从早忙到晚,她也背着女儿去帮忙。
“太苦了。不过,都过去了。”董静说。
(8月9日,怀化市鹤城区黄岩旅游渡假区管理处白马村,青山间一栋栋木质民宿建筑点缀其间,远离城市喧嚣,是游客回归自然的好处所。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8月9日一大早,董静和丈夫开车来到白马村村部。
村部一楼有一间办公室,是村里电商服务站。这是董静工作的地方。现在,她是拥有102万“快手”粉丝的“网红”。
打开“快手”,里面多是乡村常见的笋子、毛豆、杨梅采摘及农家做菜的视频。董静也没想到,这些乡村生活烟火气竟得到大批粉丝追逐。
(8月9日,怀化市鹤城区黄岩管理处白马村村民在家门前小河边洗刚刚采摘的芹菜。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董静每天可得到四五百元平台分成。她也顺势做起了电商,几次直播,销售农产品5000多公斤。
“乡亲们的土特产,如黄桃、笋子,我都会想法帮他们销。”董静在村部找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肖方,“我觉得村里可以办一个加工厂,加工笋子、蓝莓、杨梅等,我也可以帮大家多销货。”
肖方嘿嘿一笑说,这事儿好,接下来一起想办法做。
“现在觉得,白马村真是个出宝贝的地方哟。”董静感慨道。
董静这话,她公公信了。她公公余学生是一位生长在本地的69岁老人,家里原本贫怕了,今年他却壮着胆子接手30亩黄桃园。谈起儿媳妇,他赞不绝口:“很能干,挣了钱,还在市里买了房。我种的黄桃,要靠她才能卖出去。”
人的思路活了,大山不再沉默,展现出万物并育的气量。
(8月9日,游客在怀化市鹤城区黄岩管理处白马村选购圣女果。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这几年,在扶贫工作队和黄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处帮扶下,白马村许多村民种起了黄桃、蓝莓、圣女果、芹菜等果蔬,它们都是董静眼中的“宝贝”。
一条叫龙岩江的小溪从村子流过,太阳照在溪水上,闪着细碎的金光。
临近中午,村民田元铁和老伴向大妈在溪水中涮洗新摘的芹菜。岸上,一辆大货车等着打包运货去广东。向大妈说,白马村的芹菜可收3季,去年她家光种芹菜就纯赚6万元。
村里果蔬为什么能成为换钱的“宝贝”?下午在白马景区巡查的贫困村民胡光兴心里明白。
2014年,扶贫队在白马村的石山上撒下格桑花种子,次年变成一片格桑花海。
“那时路还没修好,大家就沿街贩卖各种特产,游客都说我们的东西好。”胡光兴说,他揪准机会,狠心掏了7700元,入股村里旅游开发。
(8月9日,怀化市鹤城区黄岩旅游渡假区白马风景区,远眺猴山云雾缭绕。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现在白马村不但有花海,还有溶洞、滑草、漂流、滑索等,游人越来越多。胡光兴在景区做管理工作,妻子在景区收门票,两人月收入接近9000元。
天色渐暗,炊烟袅袅。
村民余绍付家前坪,一辆带着露营物品的越野车停了下来。
“老乡有饭吃吗?”
“有,有刚杀的鸭子。”
余绍付说,来游玩的人多了,每周总有十几二十桌,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夜幕降临,白马村换上了明月星辰。山腰上民宿星星点点,田小玲在为她家新建的民宿安装纱窗。
“刚完工,设施还没全弄好。可周末客人太多,只好开始搞接待了。”田小玲的民宿共10间房,这晚只剩2间空房。
田小玲家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挣钱,她离家打工10余年。2018年回了村,在村里景区运营公司工作,每月能拿4000元。
现在,自己的店子开起来了,安装设备、做清洁、做服务,忙到凌晨1时。
■记者手记
唤醒沉睡的“宝贝”
熊远帆
日出日落,播种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土地的自然秩序。
多少年来,人们在土地上奔跑、劳作,艰难度日。
“国家扶贫政策好,我也要踏踏实实干。”董静在采访中说的这句话,记者记得深刻。
山水自然的声音,是永远读不完的诗句。白马村,这个大山中的村子,因为旅游开发被唤醒,被人知道,引人来玩,其物产也得以走出大山。
过去沉默的大山,成为人们生活的宝矿。
扶贫,要的是打通原本闭塞的空间,让道路通了、交流通了,那些原本沉睡的“宝贝”就会被唤醒。
解决问题的答案通常不会是一两个人看似有智慧的一两句话,而要靠许多人日积月累默默力行。在一颗种子上撒下勤劳的汗水,就能收获一株希望的嫩芽。
作者:熊远帆
责编:谭思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