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略·新力量——湖南职教观察之2020湖南职教宣传周系列报道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实习生 丛佳薪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口专业越来越多、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近些年,长沙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力争实现“育人链”和“湖南优势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
记者了解到,长沙中高职在校学生近30万人,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64.5%,全市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贡献技能型人才7万余人,市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8%。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由过去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逐渐过渡到为本地就业创业为主。
计划5年建30-50个示范性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前有已成为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人员的学长,后有刚刚毕业正奋起追赶的学弟,我得找准定位,继续努力拼搏,可不能给‘工院人’丢面子!”7月19日,中联重科混凝土泵送机械分公司服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肯定了各服务站工作出色的优秀个人。现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机制专业毕业生李增听着同科室优秀前辈的工作总结心生敬佩,同时给自己加油打气。
李增是湖南工业职院与中联重科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众多技术技能人才之一。自2003年起,校企双方不断推进合作程度,经历了从传统的企业员工招聘,到共建专业、到双向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以及共同深化外向型人才培养培训等阶段。目前,该校已与中联重科共建“工程机械中联学院”,深化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技能人才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2万多名员工中,有9000多名毕业于职业院校。”中联重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虹告诉记者,中联重科正斥巨资在长沙打造一个世界级万亩智能工厂,首批员工也将在湖南职业院校中选拔,与合作院校共同培养的学生将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我们面向公司紧缺的智能焊接、智能加工岗位招收企业员工,开设企业专科班,系统提升员工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并且推行弹性学制管理,支持‘边工边读’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方便员工学习。”湖南工业职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强表示,面对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的人才缺口,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优秀毕业生的同时,校企还将合作开展面向在岗员工的智能制造转岗和提升培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共同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促进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为了不断推进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2015—2019年长沙职业院校立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注册公司、工厂6个,年盈利超1000万元,累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4000多个。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考核的“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三一重工、奔驰汽车等120家企业深度参与,培养预备员工数量由2013年的120人增长到现在的3000余人,长沙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今年长沙启动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30-50个示范性实训基地。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
68名学生收到153家单位,近400个就业岗位的橄榄枝……近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成了疫情期间高校就业的一条别样“风景线”。
“企业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这是该校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的金蝶项目上一直秉承的宗旨。“这68名学生是由我校软件学院与国内ERP行业领导厂商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门人才”。该专业负责人李赛娟说。
记者了解到,十多年来,该校软件学院一直与企业主动沟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学改革等重要环节中主动与企业沟通,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在疫情期间,该校软件学院携手金蝶软件开展企业服务,组织起一支由30名学生组成的远程移动办公队伍,为各地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云端技术支持,以保证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服务不断线,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经营生产。
该校校长李斌表示,学校一直围绕服务湖南地方优势产业链建设优势专业,学校三分之二的生源来自湖南,超过55%的毕业生在湖南就业。围绕湖南优势产业链,学校组建“民政信息及智能化技术服务”、“现代商务服务”等特色专业群,培养智能制造、智慧商务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湖南幸福产业建设,学校与省内123家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学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确立了‘立足军队航空修理,面向地方航空产业,服务湖南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勇表示,航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是湖南省全面推进“1274”行动计划中重点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作为航空地类高职院校,服务航空产业发展是学院的立足之本、职责所在,从2012年开始,学校撤销专业22个,新增专业13个,现22个专业全部紧密对接航空产业;“学校计划每年增设2个专业,所有专业数量将控制在25个以内,并将紧密对接航空产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沙职业院校专业分布涵盖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大类、土木水利大类等16个专业大类,其中规模排名靠前的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交通运输类和教育类等专业大类与长沙六大千亿产业群中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业等均能形成较好对接,长沙市属公办高职有近4.5万在校生、公办中职有近4.8万在校生所学的专业领域与长沙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高度对接。
下一步,长沙将把握智能制造、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新型住宅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专业的针对性、适用性。积极捕捉产业前沿,主动与新业态对接,设置新专业新课程,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好职成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
作者: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实习生 丛佳薪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