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边买苹果读《诗经》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25 12:29:53

边买苹果读《诗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徐亚平

一位延安青年从革命圣地走近了大美长江、大美洞庭,走进了千古名城岳阳。

他叫李冬青,是卖延安苹果的;但他很喜欢岳阳,他认为岳阳城管人和气,岳阳市民很友好,岳阳城市很文明。他心里有很多感激的话要说给岳阳听,但他似乎不擅言辞,不会表达心中的“爱”。

李冬青是9月19日到达岳阳的,每天他会开着小果车,到处寻找适合停放而有市民路过的空地。他每天吃盒饭,住车上,寻公共厕所洗澡、洗衣,活得有些艰难;但他参与到岳阳环保工作中来,每天将车周围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记者曾将与他的聊天整理成文《革命圣地的苹果红又甜——与延安青年果贩李冬青的对白》。

9月24日深夜,记者疾行万步,在岳阳南湖之滨金湖花园门口寻着李冬青,与他聊天,帮他吆喝。一位女士带着闺女前来看苹果,记者连忙推销说“这是延安来的苹果,又大又甜”。她反问记者是干啥的?记者答曰:“是报社记者,在帮延安青年宣传呢。”她问,认识蒋烂漫吗?记者复道:认识,她是岳阳日报才女,他们一家两代都是媒体人。

信任感很快建立。女士透露,她叫小昭,跟蒋烂漫是同学。她开始买苹果了。闺女也在旁边挑选。

记者问,闺女芳名是?答曰:“贺一杭。”

何意?是“一苇杭之”吗?取自诗经吧?

小美女说,是的。她随即念念有词: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八字之师也!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记者也说一句自己的“金句”吧:行路当得读书!

朋友们,来来来!一起吃延安苹果,一起读《诗经.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若允记者翻译成白话文,便是这样子——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

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

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瞧,读《诗经》也能读出“新闻”来:刀非刀,乃“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崇朝”即“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也。

多有意思!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好象现在顺口溜的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又觉得它好象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

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导后人、读者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李冬青就不能回延安,他要卖苹果养家糊口啊。

读诗,读诗!记者和随后到来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袁越、谭格展开读《诗经》、背《河广》比赛。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巨浪之逆转;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的,便是人类共有的最深切的乡愁,它怎能不令豚迷、鸟友为之动容?!

责编:吴广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