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邵阳学院学子三下乡:用青春脚步丈量发展之路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7-15 10:13: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通讯员 谭亚军 胡启龙 龙霜 陈霞 李菲)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为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培养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意识,自7月8日起,邵阳学院“我和祖国共成长”历史成就调研团来到邵东县杨桥镇,先后前往井泉、杨桥、旸中等五个村落,从生产发展、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对乡村展开调研活动。

井泉村:宜生宜居

“井水沁心田宜生宜居入村方见风光美,泉流滋沃土可饮可灌来此更觉气象新。”这是志愿者在杨桥镇井泉村村口门楼上看到的对联。雨后的井泉村薄雾笼罩,远处的白鹭展翼高飞,清脆的鸟叫声为村落增添了几分闲情。据了解,该村是2018年省级文明卫生示范村。

△志愿者们与“四点半”书屋的负责人合照 杨佳恒摄

井泉村并不只有怡人的自然风景,还处处充满了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在井泉村村部二楼,有一间名为“四点半书屋”的房间,房间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书架旁摆放着许多桌椅板凳。孩子们下午四点放学之后来到这里,而“四点半书屋”给孩子们提供了汲取知识、健康成长的空间。

为了给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解决养老这一难题,井泉村于2016年建成了杨桥镇唯一一所敬老院。现在那里住着五十多位老人,平均年龄都是七八十岁左右,还有护工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旸中村:扶贫扶智

载着志愿者的车缓缓地驶进旸中村,路边70年代修建的双江坝水利设施映入志愿者们的眼帘,印着垃圾分类标语的宣传牌十分醒目,池塘边有三三两两的垂钓者,池塘中的莲花开得正盛。

旸中村贯彻“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政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村里也新挖了许多鱼塘,可以先免费承包给贫困户,等有了收益再收取租金。此外,村里还有着许多惠农政策,“我脱贫我光荣”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地树立在贫困户身上。

△旸中村活动室门口,志愿者与当地村干部合影 胡启龙摄

扶贫上,旸中村改变原有的扶贫模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贫困户自己勤劳致富,村民们也有了自强、自立、自尊的意识。在村中,老奶奶坐在屋门前编制着手工品的画面随处可见。

杨桥村:产业引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杨桥村已遵循着绿色产业引领发展的概念,将绿色产业与扶贫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现在的杨桥村中,红心蜜柚基地里的柚子树正在慢慢地生长着,预计两年后就能为农民带来实际增收。生态养蛙基地四周的网比人还高,远处依稀还能听见蛙叫。光伏发电站每天都抬起头迎接艳阳,把所获得的每一度电送到变电站中。

△杨桥村红心蜜柚基地的宣传牌 胡启龙 摄

杨桥村在2017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现在的杨桥村,在基层党员干部的推动下,在村民们努力奋斗的决心下,正走向美丽乡村的康庄大道。

清水村:文化铸魂

位于蒸水河畔的清水村荫家堂,是古建筑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不久前刚修缮完的荫家堂,尽管没有完全对游客开放,但志愿者们还是有幸领略到了它的全貌。古色古香的荫家堂内,亭台楼阁都已焕然一新,屋顶的封火山墙色彩至今鲜艳,石料雕刻精美绝伦。

△在荫家堂门口,志愿者与当地居民合照 胡启龙摄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投入1680万,进行荫家堂的修缮工作,并计划打造以荫家堂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但遗憾的是,民俗文化舞龙舞狮很少有人去传承,在外打拼的邵东商人,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到这里。荫家堂不仅需要保护与开发古建筑,守住乡土文化之形,更需要以邵商文化核心,带动当地村民参与,铸守乡土文化之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通过这几天的调研,志愿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时代下乡村已经在国家政策的落实下,基层干部的努力下,人民群众的奋斗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现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还一直在路上。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用奋斗书写人生篇章,以青春脚步丈量发展之路。

责编:郑丹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