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崮上有情天:看八百里沂蒙山水人文变化
新湖南 • 专栏
2019-05-22 22:01:33

5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 金中基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中基 张权

崮,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特的一种地貌奇观,中国地理学会称之为“岱崮地貌”。它与南方的山有明显的区别,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

人间五月天,南方正值多雨季节。湖南日报记者随中国报业发展大会采访团,来到崮上感受八百里沂蒙山水人文变化。天空碧蓝,艳阳高照,完全刷新了沂蒙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

原以为沂蒙是大山区,“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到了这里后,却发现地势比较舒缓,即使有名的蒙山,一般山峰多在海拔500米左右,主峰也只1100多米,与南方的大山不可比拟。朗日下,站在崮上,沂蒙大地尽收眼底,一望无边。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山小调》飘荡在天际。沂蒙人的那种自豪与陶醉尽在其中,沂蒙精神一代一代传承发扬,尤其令人钦佩振奋。

走过山水几道

犹忆当年“红嫂”情

“红嫂”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它是发生在抗战时期沂南县的真实故事:“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 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作家刘知侠据此情节,创作的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在全国上演。从此“红嫂”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代名词。

红色,是临沂著称全国的底色。革命战争年代在这里诞生的“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弥足珍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走进孟良崮,这里曾发生过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在战役纪念馆里,我们仿佛又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于此一举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扭转山东乃至全国战局。孟良崮由此名扬四海。

为纪念这场战役,1984年当地政府修建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山矗立的高达30米的纪念碑上,镌刻着2000多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比1。著名的“沂蒙六姐妹”舍生忘死救治伤员、哺育烈士后代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沂蒙六姐妹”,是闻名遐迩的战争年代沂蒙拥军支前模范。她们的名字是:张玉梅、杨桂英、伊廷珍、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主动挑起了全村支援前线重担,凑军马草几十万斤,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5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还带领妇女们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运送弹药,抢救伤员……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填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红嫂”。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迟浩田将军曾多次回到沂蒙,寻找当年用乳汁和小米粥把他救活的‘红嫂’,始终未果。一位大娘对将军说:“大兄弟哟,像俺们这般年纪的人,谁都做过这样的事。”

沂蒙红色之旅人潮如海,每天到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奇特的“岱崮地貌”,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地貌景观钟灵毓秀、造化天工,是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临沂沂蒙山以独有的地貌特征、丰富的文化资源入列世界地质公园。

方圆不足200平方公里的蒙阴县岱崮镇,居然有形态各异的30余座山崮,令人惊叹不已。这里曾被划为“小三线”。近年来,岱崮镇依托独特地貌景观,利用原三线军工企业旧址,建成了国家4A级综合景区——岱崮国家地质公园。走在景区内,但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济南、泰安、淄博迁来的兵工厂旧址已被改造为红色培训旅游基地。“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好”“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标语高悬,红色革命文化、军工文化等,在众多景区中独树一帜,迎来如云游客。

战争硝烟已逝,沂蒙精神永存。我们深深感到,沂蒙精神已经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沂蒙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标识。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何尝不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更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的攻坚战,沂蒙精神的传承或许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示。

大手笔大气概

蹚出通江达海路

临沂故称琅琊郡,是东夷文化重要发祥地。王羲之、诸葛亮皆为琅琊名士。这里人杰地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更加迸发出巨大活力。

宽阔的沂河流过城市,如一条宽宽的玉带,将城市一分为二。河边树木葱茏,花团锦簇,一派盎然生机;河岸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而待到华灯初上,桥梁、大楼、电视塔、雕像放出五颜六色的光亮,整座城市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大的精神财富,那么“南有义乌、北有临沂”,说的就是临沂现代化建设擦亮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商贸名市。

来临沂走一遭,感觉这里山好、水好、人好,人们行为处事非常热情大气。尤其令人惊异的是,临沂这个地级市的企业有好几个让人赞许的“大家伙”。

在天源国际物流园区内,我们看到,一箱箱货物装上货车,一辆辆货车发往全国各地。这座占地1000余亩的园区,集仓储、配载、信息服务、三方物流、运输、停车、维修、食宿等配套功能于一体。不仅如此,天源物流目前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了内蒙古天源国际物流园,打通了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国际通道。与传统物流业相比,智慧物流园区将节约土地成本5倍,提高工作效率20倍,与当前物流水平相比领先10至15年。

天源国际物流园仅是临沂商贸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临沂有专业批发市场133个、经营户10.2万家,日客流量30万人次,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商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物流园区24处,配载线路20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日均发货量20多万吨,市场年交易额5100亿元,年物流总额7400亿元,年网络交易额2260亿元。

“在这里,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园林机械,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如此巨量的商贸物流中心出现在交通并不十分便利的临沂,让人惊讶。

临沂有关负责人介绍,还在地摊遍地的时代,临沂政府部门不是简单驱赶杜绝,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各种主体建简易市场,让地摊经营者低成本或无成本进驻,规范经营、成长做大。待到某个商品交易有一定规模,政府就规划某个商品专业市场,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将临近地市、临近省的经营资源都吸收过来。政府做好土地规划和交通物流配套,为商贸物流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临沂新旧动能转换之快同样让人惊喜。在中国肉制品领军企业金锣集团,现代化的大型车间、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让人耳目一新。金锣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猪屠宰及冷分割肉加工单体工厂,更投资13亿元建设了全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肉制品生产项目,实现了从屠宰到餐桌全程监控。光一个“金锣”,年产值达500亿元。

在山东临工挖掘机智能制造车间,5条结构件焊接线、1条涂装喷漆线全部都使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SAP信息管理系统。这不仅保证临工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还实现了从接单到交付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正是得益于应用大数据的精益研发、精准营销、价值服务,临工集团目前已成功入围全球工程机械50强。尽管我们来自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长沙,但对临工集团的专而精也深为叹服。

大变无声,演绎临沂传奇。临沂坚持将一张发展蓝图绘制到底,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以勤劳、智慧建设家园,以坚韧、自强开创新时代,不断实现着高质量发展,向着理想逐梦前行。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