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孩子上课不专心、不安静,是不是多动症?
新湖南客户端.直播健康
2019-05-08 16:59:10

7岁的丁丁读二年级了,上课经常搞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回家后也是一刻不停,无法安静下来,丁丁妈妈实在招架不住,带着丁丁去医院检查, 医生

详细检查评估后,确诊丁丁患有多动症,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什么是多动症?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多动症患儿如何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舒兰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自控能力发育障碍性疾病,多起病于6-9岁,男女比例约为4:1。这个病早期常常被家长、老师误以为是淘气,直至因活动度过高而影响学习时才会引起关注并就诊。

正常情况下,儿童活泼好动或是淘气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游戏、户外活动等,在有纪律约束的场合中能自制或在要求下保持安静。而多动症患儿在各种场合中均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冲动、多动、注意力分散。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长大就好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的症状可能会减少,但是冲动的趋向和各种问题仍会持续,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其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舒兰教授表示:维持注意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除外以上表现,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

维持注意困难主要是做事不专心,容易受环境影响,拖沓粗心等;

行为冲动表现在不分场合插话、打断或打扰别人的活动,缺乏耐心,在社会交往、学校或工作场所中带来麻烦;

过度活动则是不分场合的手脚多动、说话,难以安静地玩耍或做事。

舒兰教授介绍:多动症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核心症状、优化功能表现以及去除行为障碍。大量研究证实药物治疗合并行为治疗是最佳选择。一般建议6岁以下的儿童从行为治疗开始,若多动症病情评估为中重度且行为治疗效果欠佳,则考虑药物治疗。

目前我国主要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哌甲酯(利他林),一般用于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6岁以下儿童及有癫痫相关病史或有痫样放电异常脑电图的儿童禁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下降、胃痛、难入睡、社交退缩、迟钝等。

另一种则是托莫西汀,它是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其疗效与哌甲酯相当,常见恶心呕吐、眩晕、心境不稳等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引起的症状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可以通过调整给药方案和降低剂量来控制,所以在用药过程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药物及剂量。

临床上1/3的多动症患儿存在共患病如抑郁障碍、抽动障碍等,治疗上主要针对首发或原发病,需要联合使用多种精神科药物。大多数的多动症患儿服药后多动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能够专心听课、主动做作业、出错率降低,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增强,能和伙伴、老师、家长友好相处。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属于“脏躁”、“躁动”,病机关键为脏腑阴阳失调,阴失内守、阳躁于外所致,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以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根据证候分别治以滋阴潜阳、补益心脾、清心平肝、泻火豁痰等,常可获一定疗效。

舒兰教授提醒:建立多动症患儿自尊自爱的情感非常重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积极有效的心理和行为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动症患儿的临床症状。

儿童的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行为矫正,可促进大脑发育,重建条件反射,提高认知功能,稳定情绪,改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增强持续注意力。有效的行为治疗包括家庭培训,正性强化、消退及惩罚等方式,提倡综合应用。通过父母培训,改善养育技巧,全面认识多动症及处理特定的行为问题,理解患儿并与他们持续进行沟通,通过表扬、赞许、奖赏等方式鼓励儿童良好的行为得以持续,减弱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从而使之减少或消失;通过适当的惩罚减少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父母亲可使用的行为治疗和环境调整包括:坚持日常计划表;减少分心物;为儿童提供放置物品的合理地方;设置可达到的目标;奖励积极行为;识别对消极行为的无意强化;运用图表和清单帮助儿童聚焦在任务上;减少选择;发现儿童可以成功的活动(如爱好、运动);运用平静法则(隔离、分散注意力、把儿童从情境中移开)等。

(作者 舒兰)

[责编:张春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