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公益路上的湘大学子
新湖南 • 湘大印象
2019-03-28 09:10: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赵 王星 郑金林

田径场的赛道上,他们是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身影;献血车里,他们是饱含爱意流淌的血液;爱心支教的路上,他们是山间小道上一连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湘大公益人。

截止到2019年1月1日,记录在册的湘潭大学公益服务志愿者2000余人,公益团队21支。该校公益服务日益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形成了以资助贫困学子、慰问老人、建设梦想社区、爱心支教、建设爱心血库等公益品牌,涌现了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志愿者,他们用公益服务回馈社会,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尚善向上的良好品格。

谢为:6年的时光献给了运动场

谢为是田径运动会上的一名志愿者。从第33届校运会到第38届校运会,从大一到研二,6年的时间,谢为从未缺席。当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飞奔着与时间赛跑的时候,穿着红色小马甲的谢为同样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把所有器材归位——只为了给运动员清空跑道,让比赛顺利进行。

这是第38届校运会短跑比赛开跑前几秒,谢为紧盯着裁判手中的信号枪,额头的汗水隐隐闪光,神色不亚于即将往前俯冲的运动员。“砰!”伴随着一声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跃出,谢为也急速冲向赛道,迅速搬走号码墩子和起跑器。回到场外,谢为擦了擦脸上的汗,神情轻松了许多,“红马甲穿了6次,这是我作为志愿者参加的第6次运动会。”

2013年,那时谢为还在读大一,他带着兴奋和好奇,与同学一起报名参与学校第33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志愿者工作,成为了场地器材组的一员。

场地器材组的强度大,他们不仅需要把同样的道具搬运很多次,还要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布置下一轮比赛的场地,期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会影响整个运动会的进程,甚至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初次参加志愿服务,就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这对刚上大学的谢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说实话,一想到工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后果,当时真有点儿害怕!”但是在与其他志愿者交流的过程中,谢为被这些同龄人的无私与热心深深感染,在他们的鼓励下坚持做好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他们协同合作,引导、搬运器材道具,为运动员提供补给,“当时在场上一待就是一天,特别辛苦,也特别有成就感。”

首战告捷,给了他巨大的信心。有了这次校运会志愿服务的经验,谢为放开了手脚,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环校跑、老年人运动会、体测现场……几乎所有的体育赛事上都会有谢为的身影,他身着橘红色的志愿者服,奔跑在各个体育赛事上,跑得勤勉而又坚定。这一跑,就是6年。

“当运动会志愿者久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每年到了校运会志愿者报名的日子就是他最兴奋的一天。为了能给自己4年的大学志愿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即使是在大四备战考研的紧张时期,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再次投身校运会志愿者行列。

2017年谢为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以一个“新生”的身份踏进这片亲切的校园。再次穿上熟悉的红马甲,重新走进沸腾的第二田径场,感觉依旧,“在这片运动场上,我将继续与湘大的缘分。”

黄欣:沐浴着阳光而来

黄欣是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11年前咸腥烟尘呛满的鼻腔都揉进了她在公益道路上的坚定。

2008年地震来临时,她才10岁,小学四年级。80秒,山崩地裂,高楼大厦倾然成残垣断壁,伴着触目惊心的画面一起出现的是无所畏惧向着废墟前进的人民解放军、在灰烬里蹒跚着的白衣天使、自发组队搬运物资的志愿者、献血车前络绎不绝的爱心人士……

大灾面前的大爱,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人与人之间毫不吝啬的善意,把公益的种子深深埋进了女孩儿心里,在那一刻,她发誓:以后也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2016年的9月,黄欣踏进湘大,心中的种子也萌芽生长,她走进了文学院新闻学院青年志愿者实践部,跟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从重阳节百人宴到爱心支教,从梦想社区走到爱心血库,几乎每一个志愿活动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

2016年10月16日,黄欣刚满18岁,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她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献血车。童年的回忆席卷:“我小时候就见到过献血车,但当时都是大人在献血”。一转眼,黄欣也成为了曾经她眼里的“大人”,她骄傲地说道:“有一天,当你真正有能力、有资格去做你想做的事了,心里便是无尽的舒爽与满足。”

第一次献血她便选择了400ml,“当然是女生最多只能献400ml了,如果有更高的选项可以选择,我可能会选更高”,黄欣说,“我了解自己的体质,我知道我可以。多献一点多一点帮助,积小流汇江海嘛!”

“【献血服务】尊敬的献血者:您于10月16日献血检测合格,您捐献的血液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感谢您捐血救人!湘潭血站。”

在收到短信的那一瞬间,黄欣突然觉得自己很踏实,想着自己的血液流淌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身体里时,也会感觉很奇妙;想着自己的血液挽救了生命的时候,又很是激动。

她现已满20岁,在两次献血必须间隔6个月的条件下已经献了4次血。在第二次献血时,想依旧选择400ml的献血量时被医生阻止了。医生说:“时间隔得有点儿紧”,在医生的劝阻下,她听从医生的建议——唯一一次在献血量那一栏里选择了300ml。

每年两次,风雨无阻,“献血这件事儿可能会伴随我一生吧,直到身体不能承受的时候”,黄欣不仅自己献血,还会带着朋友去献血。她说她会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献血的行动中来,她明白:血液连通的其实是爱。

于秀海:成长在支教的路上

参与16次平时支教、1次暑期支教,组织68次支教活动,从参与者到组织者,从生涩的小干事到老练负责人之一——这既是2016级兴湘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于秀海在木槿感恩支教团的公益之路,也是他不断成长的历程。

2017年暑假期间,于秀海参加了赴湖南永州为期18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支教开始,小朋友们对陌生人的抵触,渐渐在支教队员的热情中融化。情谊在18天的朝夕相处中蔓延生长,离别时刻情正浓,天刚蒙蒙亮,就有小朋友趴在窗户上敲玻璃,叫他们起床,孩子们帮他们收拾行李,陪他们等车。他们上车时,孩子们哭着唱起了老师曾教过的《刚好遇见你》,那一瞬间,于秀海都忍不住流泪了。

“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车外,孩子们哭着向他们告别。支教队员们含着泪告诉孩子们有空会回来看大家,但是心里都明白,这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一别,再相见可就太难了!”

于秀海不想只留一片背影在孩子的歌声里,便想着多几次支教,多些和孩子见面的机会,于是他主动跟着学习策划支教活动,主动联系校方、招募志愿者。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磨练、蜕变、成长。

而今,于秀海已经成为了支教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个人工作,更重要的是确保整个支教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学校,于秀海曾多次深入武陵山腹地,在黔东南铜仁遍访;他也曾连续坐车30多个小时,风尘仆仆,从大江之南赶到三商之源,在河南商丘与校方洽谈。

劳碌的背后是强大的责任心,他说:“大家都准备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如果因为我没找到合适的对接学校而没法进行下去,那我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爱人者,人恒爱之。在于秀海与支教团小伙伴共同的努力下,他们的爱心事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6到2018年度,木槿感恩支教团连续获得了“湖南省高校最受欢迎百优学生社团”“十佳社团”等多项荣誉。合作过学校对支教团的工作非常满意,纷纷表示继续保持合作关系,截止到目前支教团收到的锦旗就有数十面。

2017年7月,一直以来保持合作的宁远县天堂完全小学寄来了感谢信,对支教团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志愿者与孩子们互动时的朝气和睿智,教学上的新思想、新理念等给予了高度赞赏,并认为这次支教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半个月,却给孩子们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孩子们会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暑期”。来信尤其对他们所坚持的事业赞许有加,“基于爱心的互换是最深沉的呼唤,出于自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服务他人的行为是最高尚的行为,奉献者的语言是最易沟通的人类共同语言。”

在责任与压力中一路成长,在热爱和奉献里一路坚持。于秀海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更实现了自身能力的巨大飞跃,他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的荣誉。

“爱心铸就梦想,激情点燃希望。”于秀海说,“这是我们木槿感恩支教团的口号,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事情,在支教活动中我一定会继续成长。”

当这些志愿者们播种下希望的时候,爱的种子也在萌芽生长,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将温暖传递。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当我们走进新的四季,体验新的轮回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湘大人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走上这条通往爱与奉献的公益之路。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