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6日讯(记者 黄京 刘镇东)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湖南职教有了“大动作”。今天,“湘职在线课程建设联盟”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目前,该联盟已经拥有近70所高职高专院校成员单位,5个主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服务商,100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已在联盟平台上线。三湘都市报记者还获悉,到2022年,全省省级建设中职、高职将各建1000门具有本土特色、学校特色的优质精品课程。
【体验】网上可观摩联盟高校的课程内容
“我们专业如c语言、java、数据结构等专业课都有在线课程,资源丰富,方便学习,海量知识非常直观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禁不住想探索更多。”湖南工业职院王智龙同学喜欢上“网课”,他依兴趣选修《中药学》、《二十世纪哲学》等,“我选修的与植物相关的课程还教我养好了桌上的那盆绿植。”而让他尤为惊喜的是,随着“湘职在线课程建设联盟”的成立,他通过在线课程平台上的选修课程,可以观摩到联盟内其他高校提供的内容。“等于是去旁听了别的院校的课。”王智龙很享受这种学习状态。
尽管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线课程正在迅速兴起,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却也面临很多问题。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王江清介绍,尽管教学资源丰富,但资源分布在各大平台,而各平台间没有打通“任督二脉”,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造成很大不便。“课程之间相互应用的壁垒比较多,共享应用的机制、技术平台有壁垒,共建共享模式下的大机制还未形成。”
湖南工业职院副院长邱丽芳介绍,此次成立的“湘职在线课程建设联盟”,已经拥有近70所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爱课程、智慧树等5个主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接下来将通过联盟机制,汇集成员优势,遴选优秀教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完善智慧教育体系,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包括组织开展各类MOOC课程建设、实现联盟网络课程资源共享,以及建立联盟网络课程选课、学分互认机制等。”
【规划】 5年内我省中高职将各建千门“金课”
在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余伟良看来,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功能,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依托‘湘职在线课程建设联盟’将搭建开放课程平台,推动课程开放与应用。不但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打造‘金课’。”余伟良认为,平台的建设是提升课程质量的有力抓手,也必将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因为在开放的平台上,“金课”将大放光彩,而“水课”却无处遁形。
湖南工业职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陈敏教授便是一名“金课”课主。她教授的局域网交换技术课程因为生动形象,颇受学生欢迎。但她同时坦言,要上好网课并不是易事。“对老师的课堂表现要求更高、更严格,除了展示的部分,老师还必须要借助平台功能和属性,让课堂更有价值。”陈敏表示,联盟成立后,线上同类课程会与其他院校形成对比,这对教师而言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按照我省规划,到2022年,省级建设中职、高职优质精品课程各1000门。积极探索开发虚拟仿真优质课程,推进“智能+教育”。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金课”呢?余伟良表示,对职业院校而言,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提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要求的契合度。课程内容应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湖湘优秀文化、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元素,体现文化特色和学校特色。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尤其要强化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确保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实践】 湖南工业职院14门入围省级精品课程
作为“湘职在线课程建设联盟”牵头发起单位,湖南工业职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面对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依托多个在线课程平台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该校近三年录制项目视频5万余个,梳理碎片化的数字资源200余万条,编写校本教材50本,建成573门网络课程,立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50门,其中14门已入围2018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一批适合学生泛在学习的在线优质课程。
该校校长向罗生介绍,在建设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的过程中依托校企合作,融合了企业力量。截至目前,学校与武汉华中数控、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等20余企业合作共建在线课程32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面向合作企业员工免费开放,目前校内师生、企业员工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4万,学习人次超过20万。”向罗生表示,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给学生提供了能适应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碎片化的、颗粒度小的学习资源,延伸了有效教学空间。“我们将依托联盟,整合全省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一批优秀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优质课程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模式的逐步转变,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作者:记者 黄京 刘镇东 通讯员 杨莎莎
责编:叶竹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