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超声内镜释疑难 胰腺囊病可定性
新湖南 • 医学前沿
2018-11-17 21:03:12

新湖南客户端11月17日讯(通讯员 余希 记者 田甜)不久前在南京整合消化内镜高峰论坛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晓艳教授在大会上在作胰腺囊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的内镜演示。为什么这种诊断手段会引起消化内科专家如此重视呢?11月  日,王晓艳教授告诉记者:这种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胰腺囊病变难以定性这个老大难问题,为这种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胰腺是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但它具有内分泌及外分泌功能,与生命息息相关,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胰腺囊性病变是指胰腺内出现含液体的病变,主要为浆液性囊腺病和、粘液性囊腺病、胰腺导管内粘液性乳头状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前者特点是囊中的液体为清亮液体,形象地说像水一样,这种囊肿很少发生恶变,可以与胰腺长期“和平共处”;粘液性囊腺病和胰腺导管内粘液性乳头状瘤内液体则为粘液状,也就是黏糊糊的液体,可以拉成丝条,这种肿瘤会转化癌症,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在医院就诊,能诊断清这些病变对后期选择如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胰腺囊性病变的发病率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对这种疾病长期主要靠CT、核磁共振等影像手段诊断。由于影像设备只能探测到胰腺囊的形状,却无法穿透到囊内探明液体的。以往发现胰腺囊性病变后,为了保险起见总是采用“一刀切”,存在过度手术的问题,对患者健康反而有影响。胰腺囊性病变手术难度大,如果肿囊处在胰腺头,还要对部分消化器官之间的结构进行改道,不仅难度高,代价高昂,而且并发症高,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后遗症,例如胰液渗漏、胆管梗阻性窄小等。胰腺切除则会影响到消化道的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如果能在手术前就能确诊非肿瘤,就大可不必冒生命危险进行手术,还可保留胰腺。正因为如此,通过超声内镜对胰腺性囊病变性质诊断的技术应运而生,王晓艳教授的湘雅三医院消化内团队,率先在省内通过超声下探查胰腺病变及细针穿刺,也就是用细细的穿刺针刺入胰腺囊性病变中,再通过超声内镜可以清晰显示胰腺囊肿的影像特征,再将囊中液体抽出进行病理检查定性,明确诊断。从2015年月至2018年月,先后对100多例进行了诊断,其中近一半患者是浆液性囊腺瘤,为这些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前不久,王晓艳团队在穿刺基础上开展了经穿刺针送入纤维胆道镜系统,对胰腺囊性病变进行直观观察,进一步提高了对胰腺囊性疾病的确诊率,为后续治疗和随访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王晓艳教授在论坛上,仅用不到30分钟完成了内镜对胰腺囊病变患者的扫查及穿刺。患者诊断如属于非肿瘤病变,患者只要服药便可治愈病变。当她宣布诊断结论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责编:田甜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