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师说丨他带着学生去非洲考察 只想做好一名未来的启发者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18-06-14 15:34:24


开栏语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了培养一名学生,老师们千千万万次诉说、陪同、等待。尽管在世风复杂的今天,有一些老师在自我抹黑,但更多的老师却是在用行动奉献自己的灵魂。

新湖南客户端推出师说——高校师德风范优秀老师系列,看我省优秀老师们是如何践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如果您身边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或者您就读的学校师德师风堪为表率,请联系我们,发送信息至邮箱11651478@qq.com。我们将尽心报道。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新湖南工作室 陈志翔、傅叶芝、王东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科研成果无人能及?桃李三千满天下?著作等身头衔惊人?

对于,长沙理工大学教师彭向训来说,这些都不是自己所求。当了20多年教书匠,他觉得“作为老师,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启发,引导他们走向人生幸福”那就足够了。

彭向训多年来一直致力利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所谓知行合一,他坚持带领学生深入水利一线,进行野外调研,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他却说,所谓“老师”,“老”只是经历多一些罢了,而“师”就是指在某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作为老师,就是要用人生的智慧启发、引导学生。“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彭向训老师)

言传身教,做科研脚踏实地

水资源研究肯定要深入水利一线,这样的一线既包括洪涝灾害一线,也包括人迹罕至的源头一线。状况往往十分艰险。

“危险的地方肯定是我去,学生站一旁或者撤离。这样的决定与崇高感无关,只是人的本性。学生比我年轻很多,不能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跟着自己搞研究。”

这话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

2014年7月,彭向训带领随团老师和研究生前往非洲展开马达加斯加的水资源科研工作,这是长沙理工大学的开辟的第一例海外科研项目。

但还没出发,彭向训就遇到了阻碍绊脚石——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接种预防疫苗。这一消息对于彭向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当时非洲正经历着埃博拉疫情的肆掠,不接种预防疫苗的危险可想而知。了解到此次前去非洲所要面对的困难与承担的风险后,他还是抱着最坏的打算毅然出发了。

到了非洲后,意外果真发生了。在穿越丛林时,由于未带网罩,一只未知名的彩色小虫飞进了彭向训的耳朵。同行伙伴提议立马赶回首都进行治疗,但彭向训却认为如果飞虫有毒,去首都需要三天三夜,肯定来不及救治,反倒还耽误了科研进程;如果飞虫无毒,往前走更好,不会耽误行程。

他当机立断,让同伴两人先赶往目标地,自己边观察身体状况边慢慢赶路。就这样,他怀着最坏的打算独自在热带丛林里倒数生命,“我还记得当时的心情,看着天边的太阳,默默地回忆自己在工作上做得还不够,也不知能不能看到太阳下山。”

命运之神还是很眷顾彭向训。那只小虫子居然被他拍打耳朵给荡了出来。身体恢复后,他立马加快速度,在傍晚时分于一条小河边与两位同伴汇合,三人相见热泪眼眶。

别人说他为了科研事业不顾一切,他却说,人生都会有崇高的时刻,在非洲的那段经历,其实有些后怕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让学生们明白,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不畏艰辛。”

鼓励学生辩证思考 出资一线调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学习的重要一方面,面对问题,要有辩证的思维,这是彭向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

2017年长沙宁乡遭遇了200年一遇的水情,沩水决堤,县城进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彭向训作为水利专家参与了灾后问责调查。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沩水大堤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遇到200年一遇的水情显然挡不住。”彭向训却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水情凶猛,我们作为专业人士应该如何向当地政府拔高提建议?

不计成本按照几百年一遇的标准修建河堤,肯定有利于人民生活生产安全。但为了几百年才出现一次的事情,花费高额成本是否值得?

“课堂上这样积极开发同学们的思维,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处理问题,肯定大有帮助。”彭向训说。

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热点。人类离不开水,但也在污染水。当老师不久,彭向训便组织学生成立了“大禹之子”社团。2013年,浏阳河污染问题引起了社团学生们的注意。

(大禹之子社团调研浏阳河污染情况。)

污染从哪里来?来自上游还是下游?闭门造车是无法得出科学的答案。彭向训出资带着社团学生们从源头开始,走了一遍浏阳河。

走了一遍,学生们才知道浏阳河人民为了保护浏阳河的水源付出了多少心血。例如浏阳河上游的株树桥水库是长沙市最大的水库,也是长沙重要的第二饮用水水源地。

株树桥集水区域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株树桥水库集水区域内禁止建设制纸浆、印染、染料、制革、电解电镀、炼油、农药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

高坪镇在株树桥集水区域的一级保护区内,明文禁止任何人向水体内倾倒垃圾,在16个村和1个社区分派了垃圾桶,还派专人收垃圾。

显然污染不是来自上游。“一路走下来,我们得出结论污染主要是长沙市民生活排污造成的。”学生就此事写成了一篇论文,获评当年团省委社会实践论文一等奖。

“我们还向长沙市政府提议,长沙市应该给予株树桥水库附近居民生态补偿,因为他们为了保护水源放弃了经济发展。建议已被长沙市政府采纳。”彭向训说。

鼓励学生实践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劳心费力的事情却彭向训总在坚持,因为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老师也能在实践中反省,教学相长,这对老师的成长也有帮助。”

以孔子为榜样 做学生的启发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执教二十余年,彭向训脑海里经常出现的人是孔子。“老师不同于别的职业,他对人生产生影响。老师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多于父母,所以做一个好老师自己要知识储备丰富,像孔子那样有教无类。”

“我们家在2001年之前是没有彩电、洗衣机这些电器的,就只有书架和书。”工资不多,书要买的挺多。彭向训就把工资和生活费分开处理。如果这个月买书超过了标准,那他就会在账本上记下:下月生活费扣除XXX元。饭可以少吃,书不能少买。现在他家里全是书,床上有一半的空间也是书。

就这样如饥似渴地阅读,造就了这位通晓古今、严谨治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彭向训跟学生交流)

这样疯狂的阅读有什么好处?“给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带来感性的认识。”在课堂上,彭向训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用感性表达出来。学生每周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他进行周记汇报。“这样的锻炼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也以身作则,每天在朋友圈发布3000字的感想,激励他的学生持之以恒的不断学习。

彭向训也曾遇到过刺头学生,上课抽烟,吊儿郎当。他问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学生老实地回答不满意。“为人师表,有教无类。”于是彭向训让学生每周五晚上来听自己主讲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就业技能的跨学科活动。一年过后,这种不给压力的潜移默化让学生找到了奋斗目标。现在学生在广东就业,工作很不错,每年回长沙必定来拜访他。

彭向训说,“教书育人,为中国铸造品德优异素质优良的黄钟大吕,是我感觉到的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业。”他也正在践行着。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