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前沿》 “闭门造车”式学习、“走马观花”式实习是高校工科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湖南大学以电气与信息科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为试点,推行本科教学改革,为高校工科实践教学探索出新路——
拓展“朋友圈” 打造工科教育“国际范”
通讯员 李妍蓉 胡琼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近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与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签订协议,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联合建设湖南省虚拟仪器技术高校教师培训基地。这是继双方合作建设湖南大学虚拟仪器联合教学实验室、虚拟仪器俱乐部、产学合作育人示范基地之后,又一深度合作项目。
牵手知名海外企业联合治学,在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美国福禄克公司(FLUKE)等,纷纷与湖南大学测控专业开展了实验室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海外企业缘何纷纷抛出橄榄枝?
“这是被我们的学生‘圈粉’啦!”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学科带头人滕召胜介绍,测控专业2017届宋同学,因动手能力突出,签约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期年薪就高达39万,一时传为行业佳话。毕业生薛连秋、梁巨劲、崔攀峰、陈彰文等,在实习期结束就“靶向就业”实习企业杭州海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湖南大学测控专业一次性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这一成绩取得得益于湖南大学在该专业实行的教学改革,让学生跳出“走马观花”式实习,立足实际需求增长工科教育理论知识。
从2000年开始,滕召胜提出教学改革设想:邀请“企业导师”进校。他们先后4次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制订企业培养实施计划,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十多年来,每年都有不少来自企业一线的“导师”来校授课,正式受聘测控专业的“企业导师”就有15位。与此同时,开设“中青年教师训练营”,每年派遣3至5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行业龙头企业培训和锻炼,同“企业导师”一道指导学生实习。20年前仅剩3位专业老师、办学难以为继的测控专业,现在已拥有19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不到40岁。
自2003年来,校企导师共合作指导了300多名学生的创新训练与实际项目研究,测控专业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9项;在湖南省“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45项。这个每届仅有两个班、60人的全校最小工科专业,成了学校学科竞赛获奖最多的专业。
十多年来,测控专业努力拓展“朋友圈”,为学生积攒了一批“令人艳羡”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传感技术实验室、电测实验室、智能仪器实验室、虚拟仪器与网络测控实验室等4个校内实验室,让学生足不出校便能完成认识实习。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开元仪器有限公司、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湖南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陆续参与到湖南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成为湖南大学稳固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实习基地。
“以后我们还将积极拓展工科海外实习基地,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滕召胜说。
责编:张璐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