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浏阳太平桥:千年豆豉“进城”飘香
新湖南 • 舌尖湖南
2016-03-02 08:21:00

永不消失的美丽——寻找长沙乡镇撤并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四

太平桥:千年豆豉“进城”飘香

浏阳集里街道将在太平桥片区布局两型工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城市慢生活圈

浏阳豆豉的制作有20多道工序,其中发酵后需置于烈日下充分晾晒才能获得醇香和独特的口感。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摄

制图/王斌

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肖志丹

地名如同人名一样,总寄托着各种美好的寓意,总有抹不掉的时代痕迹。有时候,重名似乎在所难免,但附诸其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种种印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

浏阳太平桥也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地名,从北到南,从外省到本省,“太平桥”的地名随处可见。不过,如果说起浏阳古乐、豆豉、烟花……你肯定就能记住这个与众不同、活色生香的太平桥。

往事

“宅男”监生醉心音律,创编浏阳古乐

正月初三,浏阳文庙内,200多名穿着传统汉服的礼生、乐生、舞生参演春季祭孔仪式,优雅古朴的音乐奏响了新春的序曲。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尘封60多年的浏阳古乐的又一次回响。已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曾与山东曲阜孔庙古乐齐名的浏阳古乐,与距浏阳文庙仅10多公里的太平桥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道光年间,浏阳礼乐局首任教习邱之稑正是在太平桥老家创编了浏阳古乐。”邱之稑的后人邱少求说,邱之稑是原太平桥镇水围村人士,出身监生的他不贪图科举功名,而是“宅”在老家醉心于古乐韶乐研究,并研制出了古乐八音乐器。

据浏阳相关文史资料记载,道光九年(1829年),浏阳县令奉上谕,祀孔兴乐舞,邱之稑受邀为总教习。当时流传的乐曲古谱多一腔一声,呆滞无变化。邱之稑创新地将曲谱改为一板三眼,用切分、休止、延长音及旋律加花等手法,让古乐变得悦耳动听。

“曾国藩还曾经派人来浏阳聘教习去江苏传乐。”邱少求说。这位86岁的老人是浏阳古乐非遗传承人,1949年前在文庙当过10年舞生和乐生。尽管从小生活在浏阳城关,但邱少求对太平桥的邱家大屋印象深刻,“几百间房子连在一起,气势恢宏。”

历史

浏阳豆豉千年飘香,拟申省市“非遗”

在九曲十弯的浏阳河畔,清清的浏水孕育了很多地方特产,其中就有浏阳豆豉。据《浏阳名产》介绍,在明代,浏阳豆豉曾被列为贡品,规定逢端阳、重阳两节进贡皇室。清代浏阳豆豉最盛,1885年,浏城有“无豉不成店,处处豆豉香”之称,县城和浏阳河沿岸集镇,到处有豆豉作坊,大作坊有58家,年产豆豉四万多担,远销日本和南洋。

如今,太平桥是浏阳豆豉两个主产地之一,另一个是高坪。“浏阳豆豉目前年产量大约三四千吨,其中产自太平桥的占了一半以上。”太平桥天马山豆豉厂负责人叶建国说。

2月29日,阳光灿烂,叶建国和工人们一道在楼顶平台上晾晒经过发酵的豆豉,那种浓郁、独特的味道老远就能闻到。“豆豉一定要晒太阳,以前我们也试过用烘干的方式,但口感、香味怎么也不地道。”叶建国说,每一粒黑豆都得经过筛选、浸泡、蒸煮、制曲、洗霉、发酵等近20道工序,因为全手工操作,所以产能提升有限,“我们年产500吨豆豉,已经是浏阳10多家豆豉厂里年产量最大的了。”

“80%的浏阳豆豉销往长株潭,还有20%主要销往外省,但多半也是在外地的湖南人消费了。”46岁的叶建国16岁进厂,负责市场营销20多年,他说全国各地数湖南人和江西人最爱吃豆豉,但两地工艺、风味都有所不同。

浏阳豆豉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据了解,去年原太平桥镇政府已向有关部门提交“申遗”资料,拟为浏阳豆豉申报长沙市级和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变化

太平桥“进城”,村民将坐上公交

从太平桥集镇到集里街道办事处,只有六七公里的距离,根据浏阳“整体合并、向心合并、优势互补”三大原则,太平桥“进城”与集里合并看上去是很自然的选择。

“原来我们用于城市建设可征收的土地不到1000亩,现在一下子增加了几十平方公里,发展的空间更大了,资源结构也将得到优化。”集里街道工委书记黄刚表示,合并后对街道发展形成了“1+1>2”的强强融合效应。

对于太平桥片区来说,更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这几天,连接太平桥集镇与城区的浏跃公路段,正在加紧安装路灯,道路两厢将按照城市主干道的标准进行美化、亮化。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向上级争取将城市公交开通至唐家园村,届时村民就将真正享受“市民”的出行便捷。

太平桥也是花炮生产重镇,高空礼花弹等组合烟花是其拳头产品,近两年一直在申请冲刺“中国组合烟花之乡”的地域商标。目前,集里街道正在实施整合提升战略,促进当地花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此外,黄刚表示,将在太平桥片区布局两型工业,引导劳动密集型、技术创新型城市工业落户;支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浏阳河为依托,推进“放歌浏阳河”文化风光带建设,推介唐家园村龙王岭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打造“城市慢生活圈”。

地名来源:据称,清道光年间,当地从二品武将邓家沾捐资建石拱桥。有一年“县西地震有声”,损失惨重,但石桥无损,乡民皆奇之,遂将此桥取名“太平桥”,寓意太平无事,后桥名逐渐衍变成地名。

区划调整:原太平桥镇面积约98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2015年12月,太平桥镇和集里街道合并设立集里街道,总面积为153.8平方公里,人口5.7万。

责编:唐能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