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庆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不时送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杨开慧纪念馆旁,红马甲为等车的游客递上一杯热茶,和美乡村里,志愿者不辞辛劳,坚持每天为困难老人送餐……3月5日,记者走进长沙县开慧镇,处处洋溢着“暖意”。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活动春风化雨, 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引领文明新风尚。
镜头一:“霞姑之花”指间开
“一天大概赚40多元到200多元,多做多得,既能赚到钱,家务也没落下,真的很不错!”在开慧镇社工站,葛家山村村民谭雪梅同伙伴们正忙碌地钩织毛线花,赶着客户预定的订单,一团团线团通过她们灵巧的双手,“变身”成一朵朵“霞姑之花”。
“我们通过‘霞姑之花’非遗项目,引导单亲、特困、失独母亲、残疾妇女等弘扬‘四自精神’,鼓励女性朋友走向创新创业之路,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妇女就业,提高生活幸福指数。”“霞姑之花”志愿服务发起人、社工站站长李柳英介绍。
“只要手眼协调,有加工意愿的妇女都可胜任,工作方式、时间灵活。”李柳英介绍,截至目前,共有200余名妇女在社工站进行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当地困难妇女群体可以通过该项目居家灵活就业,以订单加工的形式回收产品,帮助增收。
“我的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也不能长时间站立,以前只能在家做点家务,现在我参与到钩编创业项目中来了,每个月能有一定的收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现场正在进行编织的一位残疾妇女向记者表示。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当天,“霞姑之花”团队志愿者还来到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走马楼社区对辖区的妇女们向爱好毛线鈎编的社区群众免费授艺。“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之美。”李柳英说,将陆续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让“霞姑之花”志愿服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镜头二:“板仓之家”树新风
义务理发、慈善助残卖花、游客文明出行劝导……
3月5日上午,开慧镇板仓社区的20余名“板仓之家”志愿者便早早地来到杨开慧纪念馆,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志愿服务。
处处志愿红,满镇文明风。在杨开慧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入门处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游客咨询台,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大批居民游客驻足参与,受到大家欢迎和称赞。
在“义务剪发”摊位,志愿者们热情招呼着过往居民、游客。志愿者一边跟老人唠家常一边为他们剪发,既认真又贴心,他们耐心细致地修剪,老人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发型,乐得合不拢嘴。在慈善助残卖花摊位,一朵朵手工制作的毛线花朵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另一边,志愿者们向游客、居民发放宣传单,劝导游客文明出行。
“没想到开慧镇这么用心。”游客徐春伟感慨地说,第一次来到开慧镇瞻仰杨开慧烈士,能够在休息之余享受到暖心的志愿服务,倍感贴心。
“许多游客来了开慧,路线不知道怎么安排,也没有一个休息点。‘板仓之家’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各具特色的志愿活动服务好游客。”板仓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宗介绍,通过打造“板仓之家”志愿服务队伍,树立了文明旅游新风,又提升了小镇文明气象。
镜头三: “ 老年助餐”暖民心
绿意葱茏的道路,整齐洁净,春日的开慧镇开慧村余家坳,志愿者戴之梅正提溜着东西穿梭在小村落里,“嗲嗲,您腿脚不方便,我们给您送餐来了。”每天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低保老人等老人群体提供助餐服务,戴之梅和她的伙伴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据悉,去年以来,开慧村通过精准构建村级社工服务及志愿服务点,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打造村级社工及志愿服务运营服务平台,通过一年的摸索,于去年12月正式对村域60以上的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等提供助餐免费送餐服务。
“老人食材从制作到配送全部由志愿者完成,两荤两素,营养搭配,坚持专盒专用,卫生干净。”开慧镇党支部郭翠介绍,送餐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成功送餐300余餐次。今年5月,村上还将高标准建成红色食堂,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处处志愿红,满镇文明风。近年来,开慧镇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大爱小镇“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开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明惠介绍,今年,开慧镇将着力打造“板仓红”志愿服务品牌,涵盖“板仓之家”“板仓之声”“板仓好人”等系列,让文明新风吹遍开慧故里。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