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7日讯(通讯员 杨源) 周末假期,安沙镇新华村“秋之韵”花艺节火热进行,花海经济持续绽放;江背镇金洲村,依托浏阳河沿岸美景优势连片打造,游人如织;黄花镇银龙村汇佳隆欢乐园里,孩子们肆意奔跑,尽情嬉戏......长沙县各乡村景区,处处散发生机活力。
安沙镇花艺节在新华村举办,游客前来参观。阮霖浩摄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23年以来,长沙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引导各村结合实际发展乡村产业,不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大量的实践证明,建设好基层党支部、用好支部书记,就能管好一村、造福一片、带动一方。长沙县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着力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用好支部带头人犹为重要。长沙县持续举办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开展头雁讲坛及擂台比武23场,每年组织选派100名左右的村(社区)干部到市内外进行挂职学习,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打开眼界、提高本领。注重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一线锻炼培养干部,每年从高学历、致富带头人中培养500名左右入党积极分子。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明确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传帮带”。
村集体经济壮大,可靠的产业支撑发展是关键。长沙县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农户+产业”等“党建+现代农业”模式,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589家、家庭农场443家,建成国家级示范社6家。推进党建引领“六大强农”行动,促成65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65个村(社区),带动1000多户群众增收。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村等选派7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协调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产业及建设项目93个,推动85%的派驻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
凝聚乡村人才“向心力”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等情况,在机械化生产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区域的高产、高油、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当前正值冬季低温时期,在果园镇润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气温、种植管理、植物特性等情况,指导农户开展冬种生产,手把手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选派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农增收致富是长沙县一张特色名片。近年来,长沙县累计选派16批1162人次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工业一线等开展科技服务,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农村,已经成为“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致富振兴的带头人,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院士专家的悉心指导,2023年水稻亩产超过了我的预期。”走进春华镇龙王庙村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种粮大户龙伟义脸上,“去年进行‘四高’试验之后,亩产已经超过600公斤,相较于之前的450公斤有了质的飞跃,2023年晚稻测产更是达到了亩产666.13公斤的好成绩!”
近年来,长沙县“院士农业”在全县多点开花,目前已成功引入“生猪院士”印遇龙、“茶叶院士”刘仲华、“辣椒院士”邹学校等“院士天团”10个,建成科研合作平台19个(其中院士团队工作室3个、创新中心1个、农业产业园1个、科技小院5个、示范基地9个),建成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落地产业体系基地2个,推动技术服务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延伸覆盖,助推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促进1000余名村民、14个村集体增收。
紧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长沙县引导各类人才参与集体经济项目,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创家乡”活动,逐村建立人才库,全县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投资总金额2.3亿元,解决近800余名劳动力就业。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设立乡村名匠工作室,率先举办“乡村工匠”技能竞赛,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25人、乡村工匠64人,挖掘选树“土专家”、“田秀才”100余名,以本土能人先富带共同致富。
增强村庄发展“驱动力”
湘丰村航拍图。金井镇供图
2023年5月,金井镇湘丰村入选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茶叶)产值超亿元村,真正做到了把一片叶子做成了闻名全国的大产业。
如今,湘丰村依托茶产业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以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走出“村企共营”新路子,村集体入股虎园、茶园,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150万元。
利用各自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各镇村党组织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有着“三湘第一村”的美誉的江背镇印山村,村里的天玺湖拥有600多亩人工湖面,风光绮丽,景色秀美。依托天玺湖的天然优势,印山村建成了河长制主题公园,凸显观赏性、科普性,通过不同的版块介绍当地水系分布情况以及历代治水名人等知识,打造独具特色的治水人文景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许多游客便慕名前来,火热的“乡村游”带旺了农家乐生意。
变化不止发生在这一个村庄。作为浏阳河第二道湾所在地的江背镇金洲村,也是农旅融合促发展的典型代表。
金洲村沿河打造了“十里水杉路”网红打卡点,建设了水美金洲星空露营基地、滨水步道、筒车公园、渔夫广场等景点。小河弯弯,绿水潺潺。在村里沿河漫步,只见两岸民居错落有致,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散发出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
该村通过成立物业公司、引进第三方文旅运营公司等方式,做好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还策划组织开展法治研学以及举办乡村旅游节等活动。2023年以来,金洲村已接待游客 4.5万余人次,实现文旅营业收入近500万元。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长沙县统筹各镇村优势,积极引导统筹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村村联合、产业联合激发集聚效益,实现互助互促共赢。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6亿元,其中101个村级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