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2日讯(长沙经开区工作站记者 欧亚琦)对于经济园区而言,发展是核心,项目是引擎,而招引项目好坏与否,不仅看其“含金量”,还要看其“含绿量”。园区积极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刚性约束。
近日,记者从长沙经开区蓝天办获悉,2023年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国控站点综合指数改善率、PM2.5浓度改善率排名稳居全市第1,优良天数达316天,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连续两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不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这一“金字招牌”。
创新治理机制,推广技术应用
在工业区有效推进环境治理,长沙经开区首先注重的是污染治理机制创新。据悉,园区在全省园区中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企业治理,在全省率先建成首家VOCs治理“绿岛”建设项目,区县探索 VOCs 污染“绿岛”建设模式和“夏季攻势”机制创新荣获省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县级十佳典型案例,获生态环境部认定VOCs减排量位居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长沙经开区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修编过程中,注重与“三线一单”成果有效衔接,着力解决规划不协调、要求不一致、环保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将“三线一单”产业园区管控单元准入要求纳入园区招商引资负面清单,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审查关,引导好项目落好地,全面做好环评审批服务。
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体,也是环境治理的责任单位,近年来,园区创新性地推动了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等积极开展余热回收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重点聚焦新能源制造产业与节能服务产业,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建材等新材料制造,高水平实现太阳能光热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落实硬性约束,提升管理水平
实际上,“三线一单”产业园区管控单元的生产工艺、燃料使用、VOCs排放、废水处理等方面均有明确要求,是园区落实环保工作的硬指标、硬标准、硬约束。为有效推进“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在产业园区、项目企业落地实施,长沙经开区将“三线一单”要求纳入生态环境监督帮扶重要依据,聘请“环保管家”专业团队对提升园区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开展精细化服务,围绕“查、治、减、提、管”开展管控。
近年来,园区已开展多轮次深入排查,全面摸清园区水、气、土、固废、噪声污染源清单,确保底子清、问题实;同时还开展了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一企一策”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大排查大整治、涉水环境风险专项整治,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减排行动方面,园区全面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开展污染物排放减排专项调研帮扶,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此外,长沙经开区还开展了提级行动,大力提升企业环保绩效管理水平提级,推进24家企业重污染天气环保绩效管理水平提级成功,数量居全市前列。同时面向园区企业开展在线监测运维、环保设施管理等开展专题培训,推进园区企业建好用好管好环保设施,定期运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稳定运行。
“今年,环保督察信访数量大大下降。”长沙经开区蓝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各项举措推进,今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园区信访交办件数量对比上一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数量下降77%,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审:杨晓慧
二审:陈琪
三审:黄姿
责编:李欣雨
来源:新湖南长沙经开区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