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长沙县:打造宜居宜业新样板 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动态
阅读:28961
2023-12-13 17:44:11

打造宜居宜业新样板

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长沙县开展“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观摩拉练活动

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繁荣发展的产业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往来群众笑意盈盈,绘出一幅幅“诗与田园”的生态美图。12月13日,长沙县开展“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观摩拉练活动,观摩人员分成两队,深入县内14个村庄(社区),实地感受长沙县深入挖掘独特资源禀赋、打造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北山镇蒿塘社区长山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化为核,“五共”为基

北山镇蒿塘社区长山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廉政文化广场为中心,以庭院美化为主线,以湘绣文化、书香文化、农耕文化、庭院文化、清廉文化为特色,以优质水稻种植、民宿发展为产业支撑。通过贯彻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管的“五共”治理要求,助力高质量发展。

安沙镇鼎功桥村石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大抓手探索老村庄新模式

安沙镇鼎功桥村石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党建引领、宜居宜业、产业助力为抓手,通过建设鼎功桥村书记工作室,突破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距离;开展集中清淤、护岸整坡、设生态浮岛等措施,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口袋花园”;围绕“水稻+”产业链发力,探索稻谷生产全产业链。

路口镇麻林村麻林老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优做强种业科创

路口镇麻林村麻林老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粮食生产“四高”万亩综合试验区建设,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共建、共赢、共享的联结机制。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种业科创,设立官春云、胡培松两个“院士农业”示范基地,引进湖南农业大学、金建种业等110家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

青山铺镇青山铺社区老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古韵文化彰显文明底蕴

青山铺镇青山铺社区老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始终坚持“不破坏老街原貌,精于品质提升,注重文化塑魂”,由友邻文化园等组成的实践活动区与老街和庭院组成的民居风貌区两个板块构成。通过“弘扬新风”“爱心义剪”等“一站一品”特色服务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

开慧镇开慧村板仓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景区

开慧镇开慧村板仓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杨开慧故居景区为核心,在余家坳示范点基础上,锚定省级旅游度假区目标,以“礼让山水,古今同辉”为理念,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差异化打造集景观、文化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和美乡村示范片,实现从一个个独立景点向全域景区的转变。

金井镇双江社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研学产业助力强村富民

金井镇双江社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党建为先、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群众为主、配套为要”理念为指导,以“农文旅研学融合,多方位强村富民”为统领,按照高标准有机农业示范片区进行规划建设,根据目标群体打造9个研学产业点,开辟了一条有机农业、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研学旅游环线。

江背镇金洲村柳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水美湘村”带动村集体增收

江背镇金洲村柳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一渡两河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理念,重点打造了时空隧道、老街文化阵地等景观节点,糅合“水美湘村”山水情境,阐述“渔舟唱晚、筒车悠悠”的慢节奏生活,今年吸引游客50万人,促进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6万元。

黄兴镇石弓湾社区塘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黄兴镇石弓湾社区塘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以蔬菜种植、花卉培育为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长沙县国兴、彩馨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7户脱贫户、4户监测户就业,当地农户与合作社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长龙街道湘峰村西数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造长沙新生活地标

长龙街道湘峰村西数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依托“同汇长龙生态欢乐园”项目建设,积极引入文创、民宿、乡村音乐等新业态,结合“租赁+合作”的商业模式,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项目以中国吉祥文化和家文化为主题,规划十大主题业态,建成后将成为长沙新生活地标,引领休闲新风尚。

黄花镇银龙村中屋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黄花镇银龙村中屋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发展党建+乡村旅游,探索“1+3+N”抱团发展模式,以公司运营模式带动村域文化和旅游发展,培育生态游、乡村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旅观光项目。

春华镇春华山村春华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个聚焦把“生态优势”变“民生福利”

春华镇春华山村春华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动能凝聚、产业内核、制度设计,挖掘本地“渡”文化,打造“渡”文化lP;以滨水生态和乡村沉浸式体验为基础,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成立太阳滩水景园项目公司,逐步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果园镇古井社区古井公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院士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果园镇古井社区古井公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深入挖掘千年古井文化,打造“科技+农文旅”示范的目标,引入刘少军院士稻渔基地,明确由古井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长沙县陈家老井生态稻鱼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良种良养良销体系,打响优质稻花鱼和稻鱼米的古井品牌,每亩预期增收1500元以上。

高桥镇维汉村同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讲好百年统战故事

高桥镇维汉村同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立足新中国统战部第一任部长李维汉故居的独特红色历史资源,围绕“建设一条百年统战路、打造一个凝心聚力馆、演绎一部天下归心剧、讲授一堂同心同向课”为主要内容,打造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省市两级统一战线现场教学示范基地、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福临镇福临铺社区白马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两大板块成为靓丽名片

福临镇福临铺社区白马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打造了白马湖营地和长虹河乡村旅游示范片两个板块。其中,白马湖营地既是生态研学营地,也是露营基地;长虹河乡村旅游示范片利用“忠诚之路”空中旅游步道沿线旧猪舍,改造“游稻里”“茶沁苑”等节点,助推乡村宜居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添公园、农房当民宿、村民成股东、资源变资产……长沙县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紧盯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改善,也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8个和美乡村示范片、32个示范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2亿元,截至目前,整体形象进度达90%。

从生态宜居到治理有效,从产业兴旺到乡村振兴,长沙县将狠抓省“五千工程”政策机遇,以未来乡村为示范,激发乡村产业的星沙动能、塑造乡风文明的星沙气质、探索共同富裕的星沙路径、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星沙样板,为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增光添彩。

责编:范远志

来源:微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