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0日讯(通讯员 周海燕)11月8日,"汨罗江之夜-周三有约"群文活动又一次在友谊河畔开启。丰富的文艺展演让老百姓享受来自家门口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拉动了城区周边夜间经济的繁荣。
"汨罗江之夜·周三有约"活动现场
汨罗因江而名,靠江兴盛。近年来,汨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创新发展主线,深挖文化资源"富矿",创新驱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为群众"谋福",给幸福"加码"。2022年,汨罗文化和旅游工作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奖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获全省优秀,"汨罗市乡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入选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软硬兼施,构筑公共文化"一张网"
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汨罗不断探索推进阵地建设、平台搭建和人才培育工程,让公共文化服务落地、扎根、生长。
2021年9月26日,汨罗新文学地标——"韩少功文学馆"在三江镇八景村正式开馆。
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提质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搬迁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传承研究中心,改造"梨园剧场";新建韩少功文学馆、新市古镇书院、长乐抬阁故事会文化馆、白塘中学图书馆、新一中展览馆。全市177个行政村新增体育健身设备634套,132个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2万余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室)207个,公共文化馆(站)、纪念馆17家、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7家,社会公共文化场馆10余家,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250余万平方米,人均4.47平方米,逐步形成了城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10里文化圈"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先后获评全国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汨罗镇瞭家山社区、屈子祠镇伏林村先后获评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长乐镇获评2021—2023年度"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加强数字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对接湖南省公共文旅云、岳阳文旅云平台,先后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文旅视频号、汨罗文旅 APP、文化馆官方抖音号等数字传播平台,组织开展汨罗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大赛,拍摄制作"汨罗一桌菜""我在汨罗有间房""汨罗风景独领风骚""屈原在汨罗·刘爹讲故事"等特色专题,实现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梁家坪屋场"罗江夜话"现场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干细胞"造血,实施文旅人才培育工程和"汨罗江韵"原创文艺三年行动计划,组织"罗城英才"评选和"四海揽才"招聘,开展"汨罗江文化讲堂"和广场舞"流动课堂",开设"元福新潮"微党课,聘任"罗江夜话"话事佬,全市各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岗位224个,组建群众文艺团队355支、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百余个,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人均培训23.88天,镇文化站长、村(社区)文化专干、文化专兼职人员人均培训5.8天。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成为一支支文艺"轻骑兵",驰骋在汨罗城乡大地。
城乡联动,同绘文化惠民"一幅画"
坚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文化服务"半径",努力构建城乡联动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2021年9月30日晚,"欢乐水岸·友谊河之夜"国庆专场文艺晚会在友谊河畔欢乐上演
创新打造"汨罗江之夜·周三有约""周末梨园剧场""蓝墨水文化大讲堂""汨罗江韵文艺作品创作大赛""书香汨罗·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品牌,让人民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真正主角"。
积极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民俗节庆"模式,接续举办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湖南抬阁故事文化节、长乐民间文化艺术节、新市中秋耍宝塔文化节、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叫响"我们的节日"特色品牌,激活城乡公共文化内在动力。
9月23日,正值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促和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岳阳市主会场暨汨罗市首届猕猴桃采摘节活动在汨罗市屈子祠镇金山村猕猴桃基地盛大举行。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汨罗文旅消费节、西长蓝莓采摘节、长乐夜市、全民龙舟运动、全民马拉松、全民健身登山、户外骑行、乡村春晚、职工篮球赛等有影响的文旅活动,做到"季季有精彩,月月有活动"。
强化文明实践功能,延伸建立400 多个文明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书画进万家、非遗进校园、助贫助残、敬老院慰问、文明劝导、理论宣讲、科技科普、导游讲解等文旅志愿服务。
瞭家山社区"青春有我 守‘墙’有责"活动
2022年,全市公共文化机构共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447场次,所有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完成送电影送戏曲下乡,送书画、送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近800场次,开展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特色文化服务240余场次,进一步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汨罗镇瞭家山社区获评2022年度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徐金娥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友谊河之夜"公共文化服务获评"汨罗最佳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守正创新,传承历史文化"一脉香"
8月3日晚,原创音乐剧《九歌》在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大剧场演出,这也是《九歌》的剧场版首演。
"汨罗江之夜"文学盛典活动现场(资料图)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资源普查、非遗抢救性记录、汨罗江档案资源建设等"文化记忆"工程;成立求索智库研究会、汨罗屈原文化研究院;争取国际龙联总部落户,创办中国龙舟学院;换届汨罗龙舟协会;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国汨罗江屈原文化研讨会、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屈原与汨罗"国际屈原文化研讨会、中华端午文化论坛、屈原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民间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创作编排了音乐剧《屈原》、花鼓戏《端午汨罗江》《甜酒谣》、歌曲《世界有条汨罗江》《香草美人》《中华一条船》《甜酒甜甜酒香》等民间文化文艺精品;研究出版了《端午习俗的历史文化价值》《汨罗龙头凤尾龙舟起源与传承脉络》《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等民间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9月28日晚,"我们的节日·中秋"2023岳阳洞庭渔火季·秋之韵之岳阳秋季村晚汨罗专场暨新市镇第七届中秋耍宝塔文化旅游节在新市古镇举行。
截至目前,汨罗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拥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41处。在汨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长乐抬阁故事会、新市中秋耍宝塔、屈子祠祭典、龙塘大屋打五中、红花打倡等民风民俗神秘诱人;屈原的故事、回龙门的传说等传说故事世代相传;甜酒、龙舟、粽子、香囊、毛笔等传统技艺巧夺天工。这些乡土、乡情、乡风、乡艺,让人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也让城市留下了记忆,人民记住了乡愁。长乐镇获评省级非遗村镇、屈子文化园获评省级非遗传承展示基地、汨罗江(汨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长乐甜酒酿造工坊获评岳阳市级非遗工坊。
以文促旅,下好文旅融合"一盘棋"
立足汨罗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汨制配方"甜酒奶茶饮品 谢可/摄
联合国内一线文创公司,成立汨罗文创孵化基地,深入挖掘汨罗文化资源内涵,着力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先后建成"四荒书局"、"端阳良行"、老字号油货"马复胜"、汉服社"星汉庭"等创客空间,深度定制开发端午·故事会礼盒、汨罗礼器·青铜盲盒、甜酒奶茶、九歌香囊、乌木龙舟、端午艾草、东方皮影DIY套装、《梦幻诛仙》《使命召唤》手游等文化创意产品。长乐甜酒和汨罗粽子相继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每年龙舟、毛笔、甜酒、粽子等非遗产品销售超10亿元。经过多年的培育,龙舟、甜酒、粽子、毛笔、香囊等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成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6月18日,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端午人家第二届"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端午习俗"系列活动开幕。
先后建设了屈子文化园、汨罗江湿地公园、新市古镇、长乐古镇、白水西长、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岳峰尖城市登山休闲公园等一大批高品质旅游景区景点;设立了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汨罗江文旅长廊;打造了"文化汨罗·湘风楚韵之旅、田园汨罗·G240农耕文化之旅、红色汨罗·革命老区溯源之旅、生态汨罗·康养休闲民宿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地。
6月21日,"南方新材料杯"2023年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开赛。
一审:张 咪
二审:游 岚
三审:谢 江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