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姚宇超)蒸汽飞腾驱动齿轮,磁电相生划破长空。从煤炭到石油,能源是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对核心。“双碳”背景下,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革命的关键一环。
锂,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种金属,宇宙中最轻的“稀有金属”。因其更高效、更环保、更稳定的特性,一跃成为电池领域的“王者”。
中国东部沿海,福建宁德正借助“宁德时代”这一张“王牌”,打造“世界锂电之都”。
中国中部内陆,一个素来低调的小县城,同样对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寄托着深深期许。
它是宁乡,以“黑马”之势,展示着县域经济发展的盎然生机。2022年宁乡储能材料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25亿元,仅次于宁德蕉城区,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二。
等风来,让花开,不起眼的宁乡,有着别样的雄心,那就是打造千亿级储能材料产业链,在全国形成“福建宁德,湖南宁乡”的“双宁格局”。
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福建宁德实力雄厚,“宁王”绰号享誉世界。
这样的目标并不盲目,作为追赶者,宁乡也是最近的地方。
中国新能源真的会形成“双宁格局”吗?宁乡将如何作答?
一场“风投”
历史,总是回过头看才更加清晰。
2003年,“电池大王”比亚迪高歌进军汽车行业,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而大洋彼岸的硅谷,一家名为特斯拉的公司悄然成立。一场巨大的新能源风暴正在酝酿。
就在同一年,徘徊于传统产业的宁乡,迎来了一位“贵客”: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及其团队带来的奥博新材料项目,成为宁乡第一家储能材料产业企业。一场转型升级的大幕就此拉开。
中南大学,被誉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黄埔军校”,走出了众多“大佬”级人物。借助这棵“大树”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宁乡敏锐地把储能材料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
2007年,李新海教授再次递来“橄榄枝”,为宁乡引荐了广东佛山一家做废旧锂电池回收的小企业。它就是邦普循环。
作为那年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现任宁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颖记忆犹新:“当时邦普刚成立两年,全部家当只有三个‘3’:30个人,30亩地,3000万元产值。”
别人眼中的“破烂王”,宁乡当做“宝贝”:“邦普从事的是绿色循环经济,且拥有核心技术,我们都很看好。”
所以,面对邦普提出的200亩用地要求,口袋里并不富裕的宁乡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之后的项目建设中,更是事无巨细,有求必应。
有时候,招商引资就像一场冒险的“风投”。赌一份眼光,赌一个产业。
事实证明,宁乡赌对了。邦普落地后规模迅速壮大,第二年就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基地。期间,邦普的老东家,佛山的招商团队曾来到宁乡,看到如此猛烈的发展势头,无不遗憾地说:“这么好的项目,佛山竟然没有留住,我们应该反思。”
如今,邦普已在宁乡投产7期项目,占地面积达1118亩,是宁乡产值过百亿元企业之一。
用灵敏的嗅觉、独到的眼光、真挚的诚意捧回“珍珠”,这样的故事在宁乡还有很多:锂电领域专家“牵线”,引进中材锂膜、中伟新能源;通过高校成果转化,培育中科星城石墨、雅城新能源;抓住企业扩产时机,八顾茅庐,将杉杉新材请进门;在省市的支持下,用真诚和毅力打动比亚迪,弗迪电池落子宁乡……
蓄力无声,只等风来。十多年如一日的精心布局和耐心引培,宁乡储能材料产业打下了成熟的产业基础。后来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和不断深化,储能材料产业迎来了政策叠加、市场巨大的发展窗口期。
目前,宁乡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已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形成了从前驱体、正极材料、电解液,到电芯及电池包、隔膜、负极材料,再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
这条链上,集聚了60多家企业,“群星闪耀”。其中行业前10企业有8家,百亿企业有3家:全球前驱体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中伟新能源、全亚洲最大的电池回收企业邦普循环、全国技术水平最高的刀片电池生产基地弗迪电池……
宁乡,终成搏击风口的鹰。
修炼内功
其实,在储能材料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宁乡并不是“得天独厚”“天赋异禀”的选手。与福建宁德相比,宁乡没有龙头企业引领;与有“亚洲锂都”之称的江西宜春相比,宁乡没有资源优势;与内蒙古、贵州等地相比,宁乡难以形成电价的洼地。
怎样从众多强手中实现“逆袭”?
宁乡选择“另辟蹊径”:拼不了资源拼环境,拼不了政策拼眼光,拼不了力度拼速度,拼不了生活拼生态,拼不了区位拼站位。
而宁乡探索与创造的“策划式”招商和“股东式”服务,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践。
这几年,宁乡工业发展虽入佳境,但放眼全国,竞争力仍然有限。因此,在招商引资越来越“卷”的当下,宁乡选择“寻找尚未冒出地面的春笋”:基于产业发展的定位与需求,寻找兼具“赛道好”“赛马佳”的潜力企业,通过整合技术、资金、政策、人才等资源要素,帮助他们激发潜能,破土而出。
阿斯米就是这样一匹“黑马”。
人造石墨是锂电池的重要负极材料,但其生产能耗大、车间环境差,问题日益凸显。阿斯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拥和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改变这一现状。埋头实验室1年多,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套新设备,正急需租赁厂房,建设一条生产线来验证可行性。
但规模小、投资少,这样的项目并不抢手。侯拥和曾考察了多个县市区,勉强找到一个栖身之处,仍然不太满意。一次偶然机会,侯拥和来到宁乡,不曾想,他受到了宁乡市主要领导的热情接待。
“宁乡的干部很专业,对项目给予了肯定和期望,壮大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侯拥和与宁乡“一见如故”。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得知他的难处,宁乡高新区及工信局工作人员仅用一下午,就帮忙找到了合适的厂房,使项目快速投入生产。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宁乡设身处地了解企业需求。一方面,政府在土地、水电气路等要素提供与公共配套上给予企业投入与支持,如同“入了股”;另一方面,企业在税收、就业、研发等各方面给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如同“分了红”。以这样的身份,宁乡每月开设“市长接待日”,做实“千名干部进千企”,放出无证明城市审批改革等“大招”,赢得一众企业的“芳心”。
最好的证明,是企业纷纷“用脚投票”:中伟新能源多次“加码”,今年投资150亿元,建设先进功能型粉体材料产业园项目;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鹏博新材一年内新增12条生产线,年产能从1万吨增至7万吨;五创循环董事长石伟平召开股东大会,推动将拟上市总部从广东改迁至宁乡……
通过持续的“策划式”招商和“股东式”服务新模式,宁乡逐渐告别产业自然生长、被动承接的局面,一步步走向主动谋划、高位推动的发展新阶段。2021年以来,宁乡共引进储能材料产业项目32个,引资超300亿元。
打造千亿级储能材料产业链,宁乡步履铿锵。
奔向千亿
当下,储能产业赛道的竞争愈发白热化。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储能行业融资事件超过100起,亿元级别的融资案例多次出现,从地产、家电、互联网等行业进军储能电池环节的跨界者蜂拥而至,几乎产业链的各环节上都挤满了投资者。
宁乡后面的追兵不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何逐鹿群雄,奔向千亿,实现“双宁格局”?宁乡已经明晰了方向。
前瞻布局,穿越“锂周期”。
有专家指出,预计在两三年内,锂电储能产业将由爆发增长期步入产能洗牌期,在当下花费较小的代价,尽早构建新的储能产品体系非常重要。
去年6月,宁乡牵头成立了长沙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等前端技术储备,抢占发展先机。作为宁乡“十大科技项目”,今年,中伟新能源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建有钠电层状氧化物前驱体研发试验线,正在进行小试研究。
招引龙头,补强产业链。
为寻求最佳资源配置,资本越来越看重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对于储能材料产业来说,电芯企业处于核心位置。当前,宁乡已有弗迪电池和华兴新能源2家电芯企业。补强电芯环节,引进龙头企业被宁乡视为当务之急。
宁乡主要领导带队招商。
宁乡力推湘商回归、二次招商、转型招商等,紧盯核心环节,积极招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行业龙头项目,延链补链。而要保障这些企业落地后的正常运转,相应地,还要对电池材料、铜箔、铝箔、锂电设备等关键配套项目进行提前布局。
背靠“大树”,产学研结合。
湖南深厚的高校科研实力,是宁乡最大的优势之一。依托湖南省面积最大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宁乡已实现20多项锂电池领域高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产业化,与中科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达成23起专利转让转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约20亿元。
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宁乡将不断深化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承接创新项目,鼓励高校尖端成果精准对接园区企业需求,探索基金助力、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孵化一批初创型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
……
人们常说,一个产业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命运。事实上,一个城市的能力和态度,也决定着产业是否能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
宁乡,正在用行动证明,它有底气、也有决心,迎上时代风口,驭势前行。
责编:石宪
一审:刘飞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