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文明宁乡我的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当日要闻
阅读:59409
2020-09-13 15:03:37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四溪一渠”水清岸绿“15分钟生活圈” 便捷惠民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文明宁乡我的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邬艳

文明之于宁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如今的宁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有生态宜居城市新画卷,还有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更有一道道精彩的文明风景——靓丽整洁的小区、清澈见底的溪湖、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

2017年,宁乡市再次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声。三年来,文明创建不仅打造了城市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带来的是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生活幸福指数的持续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

市民住得舒畅了

最喜欢宁乡的秋天,风清而不寒面,水凉而不刺骨,黄叶满枝尚未凋零,天空高远未觉茫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群众直接利益出发,通过“微更新”赋予老旧小区更多的功能,让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颜值”飙升,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

走在白马桥街道凤形社区教师新村小区内,除了不是电梯房,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建了20多年的老旧小区。“现在小区内道路平坦整洁,面貌焕然一新。”业主洪国民高兴地介绍,近两年以来,他眼看着小区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教师新村小区建于1996年,共有13栋楼287户业主,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有着所有老旧小区的通病,洪国民曾不止一次想过换房子。为了解决老旧小区的一系列问题,市住保中心启动提质改造项目,投入460多万元,对该小区的13栋楼进行立面粉刷,实施道路“白改黑”7100平方米,完成绿化提质310平方米,疏浚下水道2480米,增补了路灯、桌凳、文化墙等设施,还新建了篮球场……提质改造后,教师新村小区的优美环境让人心情舒畅,而这样的变化在宁乡市各个老旧小区如花儿般绽放。

自2017年起,宁乡市就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今年,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统筹部门,市住保中心已经争取上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2527万元,共启动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房屋63栋、业主1227户,预计11月底前可完工。

“预计明后两年将铺排改造老旧小区70个,惠及近6000户业主,让更多业主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市住保中心安居工程部部长姜矫表示,2021年至2022年,宁乡还将继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力争将全市2000年以前建设的所有小区改造完毕,适当对2000年以后建设确需改造的以及业主意愿强烈的小区也纳入提质范畴。

▲提质改造后的教师新村小区。通讯员 谢兰 摄

“四溪一渠”治理

城市水变清澈了

绿水绕城,清风拂面。如今的沩江,放眼望去,水面碧波荡漾,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岸边悠闲散步。远处,鸟儿不时从河面上轻轻掠过。城在水中映,人在画中游,就是如今沩江河最真实的写照。

“民兵渠水变清后,我的生意都好了不少。”9月11日,在白马桥汽车站附近开餐馆的喻芬告诉记者,以前民兵渠里常年淤积,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散发着一股臭味,附近餐馆生意难做。2019年下半年,经过几次清理,附近居民发现渠水变清了,臭味消除了。

如今,宁乡市城区东沩溪、化龙溪、朝阳溪、正农溪、民兵渠“四溪一渠”均实现了从“臭水沟”到生态河的转变,最直接的就是沩江生态越发变好。

一池水,关系到145万宁乡老百姓的安全和健康。为加强城区污水治理,宁乡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宁乡市“除臭剿劣”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排口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打捞、生态补水等措施,对穿过城区的“四溪一渠”加强治理,清淤超过7500米,168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禁养区内,1005家规模养殖场悉数退出,沩江岸边“鸡飞猪叫”成为历史。同时,对原有污水处理厂实行扩容提质,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2.61万吨,排水标准由国家Ⅰ级B提升到国家Ⅰ级A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9月以来,沩江双江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Ⅲ类。

今年上半年,宁乡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从“治标”向“治本”深入推进。为破解水污染防治难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各个项目施工现场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要求,指明了发力方向。

为做好水污染源头防控工作,宁乡市今年启动了城区化粪池整治行动。整治行动实施过程中,广大群众一致点赞并积极参与。家住龙凤花园的罗跃兵,带头投工投劳,并组织发动小区的义工主动参与整治行动,加快了该小区整治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市民生活便捷了

生活上的便捷,带来的是身心的舒畅。

“现在菜市场建到了家门口,买个菜走路5分钟不到,真的是太方便了。”9月11日,玉潭街道新城大市场祥熙生鲜大市场内,买完菜的童女士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住在新城大市场真的非常方便了,菜市场、学校、公园都建到了家门口,对于我们住户来说,真的是非常开心。”

201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坚持“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十二个字做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总指引,统筹规划城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

近年来,宁乡市统筹在城区玉潭、城郊、历经铺、白马桥4个街道划定“15分钟步行生活圈”37个,新增文体设施30处,新增公园绿地9处,新(改)建人行道17处,新(改)建自行车道5处,打造约480 米长的历史文化步道1条,新建1900米长的廉政文化步道1条……生态休闲装点着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记者采访时,家住玉潭街道塘湾社区的市民彭女士正和伙伴们在亮月湖公园练习旗袍秀。“亮月湖公园附近有好几个小区,来这里休闲对大家来说都很方便。”彭女士家距离亮月湖公园不到10分钟路程,她常常与伙伴们相约于此,共同开展集体活动,“能经常在这里锻炼锻炼,享受一下带孙子之余的个人时光,让我感到生活无比美好”。

▲亮月湖公园。(资料图片)

城市千万家,如何让市民生活得舒心、便捷,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近年来,随着宁乡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今可以发现,新建10余所“小而精”学校,保障了小学生不用过马路、步行能上学;新建的养老服务中心就在社区服务中心边上,化身“贴身管家”;盘活空坪隙地和废弃地,整理打造居民文化活动场地和生态停车场……这些涵盖“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等的民生设施落地,承载的不仅是市民便利的生活,还是幸福生活的小气泡,“便民生活圈”真正变成了“幸福生活圈”。

祥熙生鲜大市场内,菜类品种丰富。邬艳 摄

文化生活丰富

市民更加开心了

随着歌舞曲《宁乡剁辣椒红》的音乐响起,在人人乐广场上,数百名群众跳起欢快的广场舞,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围观的群众。

《宁乡剁辣椒红》是宁乡市出台红色文化三年行动计划之后,文艺工作者为群众精心原创的作品之一,以鬼步舞、交谊舞、健身舞、民族舞等方式,迅速走红,风靡城乡,成为市民最喜爱的歌舞曲。

宁乡市文脉深远,文化氛围浓厚,极具地方乡土特色的民间文化非常丰富,宁乡花鼓戏、黄材山歌、麻山锣鼓、大成桥剪纸、宁乡皮影戏、周氏双龙舞等,犹如一颗颗散落民间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何把这些“珍珠”串起来,让它们在新时代更加闪亮?对此,宁乡市积极为群众搭舞台,把群众请上台,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什么时候让群众唱主角,什么时候就惠风和畅。

近年来,宁乡市搭建的一个个群众文化舞台异彩纷呈:以“美好宁乡”这一群众文化品牌统领,每年开展的全民广场舞大赛、群众合唱比赛、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吸引上万名群众参与。“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舞台成了群众的“快乐大本营”,群众的创作激情被点燃,文艺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场运作资金,给企业打造平台,给百姓搭建舞台的宁乡市“年味宁乡”文化品牌系列活动,从2018年到2020年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年味宁乡”喜乐会吸引近10万人参与,84家企业入驻,销售额达321.5万元。通过征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政府提供舞台,专业人士下沉指导,举办宁乡春节联欢会,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春节“大餐”,为百姓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

“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才艺得到展示、锻炼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参演者、市民周玲玲说。如今,她是“天籁合唱团”团长,带领100多名成员,活跃在群众文化舞台。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