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桃源:金色之光“桃源铜器制作技艺”耀潇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桃源
阅读:94252
2022-12-06 16:27: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国艳

前不久,金色之光——2022年长江流域非遗金属工艺主题展,在张家港博物馆开幕,桃源铜器制作技艺作为湖南代表应邀参加此次活动并获得好评不断。

部分参展作品

桃源铜器历史悠久, 工艺精湛, 造型美观,品种繁多,应用广泛, 是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桃源非遗的名片,2021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桃源,铜用具曾在这里伴随人们生活几千年。据记载,桃源铜器的生产史距今有2700多年, 早在北魏时期,桃源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到明清时期,桃源铜器在全国小有名气。1975年4月初,位于桃源、沅陵、安化三县交界的地方,在桃源县城西南93公里处出土有洗、壶、方壶、簋、盘、钟等共22件铜器。

部分桃源铜器实物

“‘张打铁,李打铜,一个发家一个穷,打铁只靠一炉火,打铜要过几道熔。’这首在桃源流传久远的民谣道出了桃源铜器制作技艺的复杂工艺流程和工作辛苦度。”桃源县非遗中心主任曾志刚介绍道,“铜器制作技艺是一门辛苦且清苦的工艺,在原材料替代品种类丰富的今天,如果不是一腔热爱,外加一种情怀,纯手工从事铜器制作技艺的工匠一般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桃源铜器制作技艺历来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其分布区域多次发生变化。明清时期有“桃北的铜锅桃南的锁,桃东的饰件桃西的锣,县城的铜器都硬货”的说法;清末民初,主要分布在中部城关镇、东部陬市镇、北部漆河镇、西部沙坪镇四个大镇;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期间,由于县内佘家坪、牛车河、三望坡、大水田、黄石等边远山区乡镇铜矿的发现、开采和冶炼,项目逐渐向县域边境扩散,并延伸到邻近的慈利、沅陵、安化等县;20世纪90年代,因环境保护关停小矿山,经济发展与非遗系统保护实施等因素,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城与桃花源旅游区,其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苏秦背剑机关锁

“这把苏秦背剑机关锁,重120斤,需要3把钥匙10道程序才能打开,”桃源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梦乔满心欢喜的讲解,“我家祖上打锁到我已经是第五代了,听父亲说清朝嘉庆年间,湖南沅陵地界有位姓蒋的富人,家境殷实,金银丰富,且藏于家中金库。为了防盗,曾请我的先辈打造过一把需开七道的苏秦背剑机关锁,我的父亲一直想找寻到这把大锁,但最终变成了遗愿,为圆父亲遗愿,前些年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试图走复原大锁之路,但止步于六开,很是灰心。省文化馆叶伟平馆长多次找到我,鼓励我复原大锁,令我激动万分的是,今年7月这把复杂的大锁终于被我成功复原并新增了3道机关。”

千百年来,桃源铜器制作技艺薪火相传。尽管工业技术日新月异,桃源的这门璀璨的技艺依然承上启下,继续保留和创新着古老的手工制铜技艺。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桃源铜器制作技艺,使桃源铜器制作技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省、市、县各级文化部门的推荐下,近年来,桃源铜器制作技艺先后在“祖国长盛、非遗常青”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活动、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各类省级、区域性活动中频频亮相,深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闪耀在潇湘大地。


责编:谢瑾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