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乡村振兴看资阳 | 张家塞乡:水生万物兴湖乡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部门动态
阅读:40070
2022-09-26 15:48:59

水乡上的张家塞,舌尖上的甜酒;坛子里的擦菜子,发酵的乡愁;洞庭非遗木雕,水乡中的艺术;好水出好茶,一壶好茶青钱柳……地处资阳区东北部的张家塞乡,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富。

近年来,张家塞乡在资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向心力”,以“水”为基谋发展、促振兴,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

“一村一品” 乡村产业兴

9月的堤南村,90多亩连片荷塘内,莲蓬朵朵,荷叶田田,鱼儿漫游。

堤南村是张家塞乡水产养殖重点区域,2019年底,成立了资阳区张家塞乡堤南村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提升全村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堤南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名特优水产养殖项目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湘莲荷花鱼”套养产业,并以此为示范点有效带动周围农户发展产业。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荷塘里的藕杆子、荷花、莲子(莲蓬)、莲藕、荷花鱼,串联成“湘莲荷花鱼”套养产业的绿色农产品链条,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致富。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张家塞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鼓励和引导各村建设和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技术帮扶等多举措推进,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产业为抓手,巩固提升稻虾米、莲藕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甜酒、擦菜子、中药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已初具雏形,成为推动产业振兴的“主引擎”。

金垅村的特色产业“资水之阳”食用油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金垅村食用油产值超过6000万元,带动80余名群众平均增收15000元。

富民村擦亮“擦菜子”产业品牌,2021年产值超200万元,助力集体经济组织建成稻谷烘干机厂,2021年9月投入使用后烘干稻谷3500吨,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

合兴村利用地下水纯净优质的自然条件和村民酿造甜酒的传统手艺,培育甜酒品牌,打造电商平台,用甜酒带动其他农产品生产销售,2021年甜酒年产值达2400万元,带动农户就业200余人,“村品上行”平台销售额近30万元。

高坪村以青钱柳产业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产值达18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个,收购全乡约80%的中药材,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金山村利用村民祖祖辈辈制作鲊鱼的传统,聘请村里老手艺人担任顾问,着力打造特色鱼产品,荣获“资阳区十大农旅特产”称号。

乌龙堤村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到农户家中收购坛子菜,统一包装后利用线上平台销售,拓展群众收入来源。

大潭洲村由党组织牵头,联系种粮大户推进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生产2600亩,大力发展稻虾米产业,产值近300万元。

三星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木雕、柞树村洞庭花田农业休闲观光园等蓄势待发。

做“精”甜酒产业、做“优”粮食产业、做“大”莲藕产业、做“活”擦菜子产业、做“美”休闲农业……张家塞乡正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工作目标,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品牌,全力做好“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向着“百花齐放”的产业愿景砥砺奋进。

水美村美 宜居也宜游

累累硕果飘香,袅袅晚风渐凉。田间地头上,农人辛勤耕耘;休闲广场中,老幼惬意悠然;农家屋舍里,温馨气息涌动;清澈池水底,鱼儿溅起涟漪,一幅初秋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张家塞乡勾勒而出。

自全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张家塞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庄建设;狠抓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治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内外兼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合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启村庄的“美颜模式”,乡容村貌焕然一新,乌龙堤村、堤南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合兴村、富民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柞树村成功创建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绿水青山守,金山银山有。近年来,张家塞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建设“水清、地净、村靓、屋美”生态宜居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张家塞乡辖区的德兴湖、洪合湖面积约6000亩,周边围绕着金山、大潭洲、高坪、富民、柞树等多个村,两湖总蓄水量约850万立方米,是张家塞乡2.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为改善德兴湖、洪合湖水质环境,2016至2017年、2019至2022年两批次共完成德兴湖、洪合湖周边及流域内养殖退养293户,拆除养猪养鸡的畜禽养殖场总面积10.7万平方米,发放奖补资金近1400万元。同时,对德兴湖、洪合湖周边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严禁污水直排,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并加强水域保护宣传,强力推进周边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收集后经乡镇垃圾中转站运往城区集中处理,有效避免垃圾污染湖泊。

随着两湖的生态整治和修复,“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的水清岸绿美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湖泊周边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周边的富民村成了乡村旅游打卡地。

2018年以来,在产业扶贫牵头单位和艺术家许国良的带动下,将富民村传统产业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石门头”新修和扩建沿湖循环公路、文化广场,改造教室及农家书屋,修建文化长廊,搭建湖中观景栈道,添置户外旅游租赁用房车,构建了湖边栈道、原木茶屋、风雅荷塘等景点。

如今的“石门头”,面貌焕然一新。村道宽阔、路灯明亮、果蔬成片、绿树成荫,一人高的泡菜坛子、蜿蜒铺设的石板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沿途鸟语花香,到处都能感受到文化元素对富民村的浸润。田园风光、特色民宿、农家餐饮、体验空间……富民村乡村文旅产业已初具雏形,全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

​在守护碧水清波,保卫乡村净土方面,张家塞乡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禁捕退捕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行动,全面整治乱停、乱靠、乱摆摊等行为,成功创建湖南省卫生乡镇。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塞乡还积极打造了“人居环境+村品上行”的合兴模式。为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合兴村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依托村电子商务中心,以农产品上行为重点,以工业品下行为辅助,通过天宇科技公司的“仓买买”平台及到村的物流体系,将符合市监要求的蔬菜、小干鱼等农产品包装上架进行线上销售,让健康绿色无污染的农特产品从“菜园子”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子”。合兴村还做好结合文章,结合“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的开展,鼓励村民开垦标准化菜园,出资将抛荒土地进行平整和美化,建成标准化菜园,把菜土提供给村民免费种植蔬菜,让一块块荒坪隙地变身成为“最美菜园”。

文化铸魂 涵育“文明风”

兴了产业,美了村庄,活了文化。

生态治理美乡村,移风易俗促文明。张家塞乡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既是践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负担”的理念,也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殡葬改革试点乡镇,张家塞乡投入460万元,完成了位于高坪村的张家塞乡公益性公墓第一期建设,革除殡葬陋习,规范殡葬行为,树立新时代文明殡葬新风,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同时,全乡11个村(社区)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面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等宣传。

乡村新风尚,处处显文明。近年来,张家塞乡以文化铸魂,涵育文明乡风,以念好“提”“树”“惠”三字诀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丰富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艺术创作“提”修养。通过发掘乡村文化,开展艺术创作,努力使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自觉行动,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无论风雨,孩子们每周日都有一堂由艺术工作者许国良上的美术课;村里随处可见充满湖乡风情的标语、谚语和画作,由民宅墙面装饰而成的文化墙,让精神文明无声滋润着群众的心灵。跃然“墙”上的鲤鱼、栩栩如生的兔子、整齐堆叠的“囍”字……走进富民村村民王新民家的庭院,映入眼帘地便是两旁错落有致摆放的两排石版画,流露出画者对新时代农村美好生活的热爱。

王新民是一名聋哑人,乐观向上、勤劳和善,他不仅是富民村数一数二的擦菜子制作能手,也是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志愿者,家中的庭院、草坪、树木都整理得精致别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刻了一幅石版画,得到了街坊邻居的夸赞,于是不识字的他常常拿起“画笔”挥锤凿刻,把作品有序插放,让庭院四周的石头都“唱”起了歌。

文明实践“树”新风。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张家塞乡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围绕理论宣讲、文明养成、文化弘扬等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惠”民生。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定期组织图书会、亲子阅读等活动,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加强村民文化广场等各类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群众组建广场舞队、花鼓戏队等文化活动队伍,积极承接“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张家塞乡正以现有资源为基础,打造合兴村甜酒一条街、富民村石门头擦菜子文旅广场、合兴村农耕文化体验园、柞树村洞庭花田休闲生态农庄、千亩荷花园、深浅塘庄园等旅游景点,发展特色餐饮和湖边民宿,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强力推进湖湘风情文化旅游乡镇建设,擦亮“甜酒小镇,擦菜子之乡”名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致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体验传统文化、体会湖区风土人情和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打造集休闲观光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作者:鲁伟一

责编:崔佳欣

来源:益阳日报 张家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