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乡村振兴看浏阳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浏阳实践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乡村振兴
阅读:29647
2021-11-11 15:56:33

  柏加镇渡头村:支部建在产业上,“一院一景”绽放致富梦想

  柏加镇渡头村是全国文明村,其苗木种植产业更是全国闻名。在这里,大多数村民都从事苗木种植与销售,进入村庄,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在自家庭院种植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的花木的农户很多,堪称“一院一景”。

  (走进柏加镇渡头村,道路整洁,路旁鲜花盛开,一幅宜业宜居的图景在这里缓缓铺开。罗豪正摄)

  “支部+庭院经济,这是我们渡头村第一党支部的产业发展特色。”渡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莹介绍。渡头村共有106名党员、4个党支部,该村根据地域和产业特点,将支部建立在产业上——第一支部引领庭院经济发展;第二支部引领工程苗木种植;第三支部引领乡村共享直播;第四支部引领苗木造型创新创优。

  以第一党支部为例,已有23户村民通过对农屋进行简单改造和苗木重新布局,建成了精品特色庭院,优质花木存量资产达2500万元以上,利用方寸之地做出了提质增收的大文章。而作为第一党支部书记的蒋志平,也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才干,通过电商平台将附近群众的花木推销到全国各地。

  2017年,蒋志平以“光荣苗圃”为名,在某电商平台上开设了一个网店,通过这个窗口对自家以及附近村民的优质花木进行展销。几年来,通过技术探索与内容创新,网店展销的花木品种越来越多,销售情况也越来越好。“网店销售额最多的一年超过了500万元,带动了周边多户花农增收。”蒋志平说。

  渡头村第二党支部书记陈志勇则深耕本地地被植物种植多年,产品多供向各工程工地,有着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党员群众多种植工程苗木。陈志勇作为支部书记和产业带头人,也经常利用自己积累的渠道帮周边群众销售苗木,一大批农户从中获益。

  “我家劳动力不足,苗木数量少,达不到别人的采购量,而且田地又偏远,所以别人一般都不愿意来买。”林运希今年60多岁,是一名脱贫户,他种的苗木总是很难销售出去。得知他的情况后,陈志勇总是捎带着帮林运希卖出一些苗木。“多亏了陈书记,最近又帮我销了6000多株杜鹃小苗!”林运希说。

  如何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渡头村通过将支部建立在产业上,用实践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据了解,在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渡头村家家户户均实现了稳定收入。2020年,渡头村人均收入达到了6.9万元,户均存款在25万元以上。

  镇头镇干口村:做好两篇“红”文章,村里产业兴环境美

  11月8日,来到镇头镇干口村上湾屋场,一块“凌树根红檵木球种植基地涧口塅党支部党员带富基地”的红底木牌格外引人注目。顺着木牌的方向看去,一望无际的紫红色红檵木球,间隔种植着金色的女贞球、绿色的桂花树和经过造型的罗汉松,如五彩斑斓的拼图般妆点着干口村。

(颜色、形态各异的花木如拼图般妆点着镇头镇干口村。罗豪正摄)

  干口村位于镇头镇东部,被浏阳河、涧江河两河环抱,是一片培植花卉苗木的沃土,种植红檵木4000余亩。2020年,干口村红檵木还被列入长沙市“一村一品”建设名单,产品远销全国多地,深受市场青睐。

  干口村的发展,离不开两抹“红”,一是党员带头的党旗“红”,一是红檵木产业之“红”。

  凌树根今年62岁,是干口村涧口塅党支部委员,种植花木的时间接近30年。2013年开始,瞄准红檵木球销售前景的他率先改种红檵木球,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在他的带动下,干口村涧口塅片陆续有40余户农户开始种植红檵木和女贞球类花木。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干口村的红檵木球种植逐渐有了名气。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生态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党员们带头流转土地,号召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涧口塅片以党支部为单位,共带动261名农户种植红檵木1800余亩,所在片区也成功创建长沙市“一村一品”红檵木示范产业基地。

  眼前的好风景,亦是一片好“钱”景。“红檵木球从小苗算起,长成成品球只需3年,长成后每年每亩产值可达5万元。”凌树根说。而据干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娄晓波介绍,全村种植花卉苗木8600余亩,每年总产值过亿元。得益于花卉苗木产业带来的良好生态效益,今年7月份,干口村还在涧口塅片建起了上湾屋场,以“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为目标,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生态环境进一步蜕变的过程中,鲜红的党旗始终引领在前。

  屋场建设前期需要移除影响环境的老旧杂物,一些村民表示不理解。于是,党员陈建国带头拆除,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从事养殖的党员陈国建率先拆掉自家猪栏,还邻近的涧江河一泓碧水;每月的主题党日,干口村党总支都会组织党员对上湾屋场的小微水体进行治理维护,上户宣传提高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的上湾屋场,已是风景如画的美丽宜居村庄。屋场里,除了一批“党支部党员带富基地”,还树立起了随处可见的“环境卫生党员责任岗”“河道维护党员责任岗”标识标牌。通过党员和支部的力量,上湾屋场成为了干口村推进乡村振兴路上,产业兴、环境美的典范之一。

  永安镇芦塘村:出招“四来五自”,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走在永安镇芦塘村湾里屋场,庭院美丽、路面宽阔,初冬阳光下的屋场温暖、明亮。

  芦塘村位于永安镇北部,由原芦塘、胜利、车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组,有村民1154户、4549人。正是坚持“党建引领、村级主导、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芦塘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乡贤留下来、能人请进来、村民动起来、村庄活起来”和“自发组织、自主设计、自我筹资、自行建设、自觉管理”的“四来五自”乡村振兴新路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自2016年以来,芦塘村陆续流转土地3908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全民参股形式,成立三个村集体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文旅项目。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现金流转、直接流转的方式参与分红。“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70万元。”芦塘村党总支书记罗小利自豪地说。

  “我在中华老种子博览园务工,一年能赚7万多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54岁的村民于继平说。

  中华老种子博览园及博物馆、遇见童年景区……众多文旅项目提供了就业岗位,极大解决了芦塘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挖地、除草、施肥、采摘、择菜、水稻收割、游乐项目的管理……样样都需要人手。“我们每年发给村民的工资都有200万元左右。”芦塘村村委会主任黄立恒介绍。

  (永安镇芦塘村,古色古香的凉亭旁,锦鲤在水池中游来游去,是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永安镇供图)

  党员干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重任。芦塘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共有9个党小组,党员159人,其中有40名微网格长。这些微网格长各有特色,如“百事通”于勇波、牵头成立“孝老敬亲基金会”的于芝林、“湖南好人”于竹溪等,他们充分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大小事情。

  同时,芦塘村的党员们还组建了一支永不撤队的服务队,持续关注群众的生活。这支服务队秉承“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宗旨,为村民提供农业、法律、金融、政务、文化等生活生产各方面的服务,将服务送到千万家。

  “70后”于建起正是其中之一。他既是农业服务队的队长,也是芦塘村党总支芦塘支部书记。于建起原本是一名建筑设计师,6年前,他在事业高峰期“燕归巢”,从长沙市区回到芦塘村老家当起了农民。同时,他还鼓励在外务工的人才回家乡创业,引进研学团队……乡村振兴的力量得以不断凝聚、壮大。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我们要引导村民成为治理主体,让村民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罗小利说,如今的芦塘村,道路不再泥泞,村民素质越来越高,形成了“人人爱护家园,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如今,芦塘村既是湖南省文明村、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长沙市小微水体管护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童话湾里’功能区试点项目所在地,也是长沙市示范化‘五化’党支部。”罗小利介绍,下阶段,芦塘村将继续依托党建引领聚合力,做城郊旅游的“网红”,做基层治理的典范,争当乡村振兴新样板。

  官渡镇竹联村:“党建针”绣“振兴图”,美丽田园成为生活日常

  柏油路通村入户、时光渠里碧波荡漾、蔬菜大棚绿意盎然、花圃与民房相映成趣……让城里人满心挂念的美丽田园,是官渡镇竹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而在十年前,竹联村还是一个落后村、贫困村,环境脏乱差。从“落后贫困村”变成“网红打卡村”,竹联村的蝶变并非一蹴而就。一直以来,竹联村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四部曲”,以党建强村、绿色生态兴村、文明乡风润村、三产融合富村,探索竹联发展新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环、关键一招。从2012年以来,竹联村大刀阔斧推进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支村两委带领党员开展环境整治、实施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屋场……一系列举措让竹联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竹联样板”也引来不少外地观摩团。

  “我们村现有72名党员,通过‘五个到户’工作,72名党员联系全村785户村民,扎实推进‘党建聚合力’工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竹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敬芳说。

  有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村落环境,如何在良好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带来经济发展的“真金白银”?“争取政策补位和产业因势利导,让美丽乡村嬗变美丽经济。”竹联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2012年,竹联村创新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由党员牵头创办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当年成立的鑫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通过打造蔬菜观光园,提供农事体验,销售额从最初的80万元增长至400余万元。随后,竹联村又以土地和基础设施入股的方式,引进了桂园国际、原乡花海等项目。2017年,在财政部、农业部推动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中,竹联村成功申报试点项目,着重打造“诗画中州”田园综合体功能区项目,以创新举措吸引多方参与建设,形成了“一带一区”“浏阳河上的乡村振兴带”“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新发展格局。凭借“以产业发展、研学休闲、绿色生态”为主线,村庄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官渡镇竹联村,成片的大棚与屋舍、青山相得益彰,一派生机勃勃的宜人景象。官渡镇供图)

  如今来到竹联村“诗画中州”田园综合体,上午可以到桂园·田螺小镇体验嗍螺美食,在花海中拍照留念;中午可以到基地里采摘鲜嫩的蔬菜,亲手做农家菜;夜晚可以带孩子到集生态文明建设、农耕文化与乡村民宿为一体的“浏阳时光里”,与家人体验一晚乡间民宿。

  “目前,竹联村现有农业合作社9家,工贸企业6家。”吴敬芳介绍,近年来,通过集中力量、集合要素、集聚产业,竹联村实现了从“一产一枝独秀”到“接二连三”的美丽蝶变,形成了特色种养、烟花爆竹、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呈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乡村美了,产业强了,农民和村集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2020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达3.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5万元,探索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小康之路。”聊起竹联村的发展历程,吴敬芳难掩自豪与幸福。

  目前,这个如诗如画的“网红小村庄”正铆足干劲,朝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样板村”、乡村全面振兴“先行村”、集体经济百万元“示范村”目标奋进。

责编:封豪

来源:浏阳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