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5日讯(通讯员 杨风 朱俊峰)冷水江市祥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凯是一位“90后”“农二代”。他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退役军人到现代“新农人”的华丽转身,在湘中丘陵地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在沙塘湾街道筻溪村的百亩稻田里,苏凯一边检查秧苗捆扎情况,一边和村民交流,语气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2014年,17岁的苏凯参军入伍,在部队的两年间,他不仅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能,更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勇于挑战的品格。2016年退役返乡后,苏凯目睹父亲带领五六人用踩式打谷机收割水稻的场景,毅然决定接过父辈的“锄头”。
祥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凯说:“我父亲对我说,你要选择这个事,你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面对山地多、地块散的困境,苏凯以军人的攻坚精神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他引进首台拖拉机,购置插秧机,投资建成智能育秧大棚,从2016年的30亩地发展到如今的600余亩;粮食年产量跃升至90余万斤,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曾经需要五六个人辛苦劳作的场景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田间地头,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着现代农业的奋进乐章。
祥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凯说:“当时没买设备的时候,一家人的劳动力可能只能种几十亩,现在我们引进了设备,慢慢地从几十亩扩到几百亩。”
在推进机械化的同时,苏凯瞄准“生态+效益”双目标,实施种养结合,发展稻花鱼综合种养,探索“一水多收”新路径。
祥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凯说:“在那边我打算把田坎加高,打算养点稻花鱼,增加经济收入。”
从“军装绿”到“稻浪金”,苏凯的故事是新时代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缩影。他用科技破解传统农业困局,以生态激活土地价值,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身成为开着机器搞生产的产业工人。这种转变,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注脚。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