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千人共赴《边城》文学之约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花垣县
阅读:1815
2025-04-13 16:38:1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3日讯(通讯员 肖引霞 龙兵 麻阳洋)“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晚春时节,走进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朗朗读书声传来,学生们手捧泛着墨香的《边城》,诵读着《边城》。

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千人共读《边城》(本组图片均由肖引霞拍摄)

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在3月至5月期间,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以“好读书、读好书”为宗旨,持续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其中,高二年级以经典文学《边城》为载体,千人共读一本书,以书为媒,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

从“速读”到“深读” ,品《边城》之韵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翠翠和爷爷的祖孙情,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让我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

......

在高二369班的教室里,学生们依次走上讲台,分享着自己阅读《边城》的读后感。

为帮助学生们品读《边城》的韵味,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在活动首阶段采取“双休日共读”方式,从“概括情节、摘录经典语句、撰写读后感悟”三方面出发,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理读书笔记。同时,在课前三分钟分享环节中,学生通过简短演讲传递对《边城》的初印象,激发共鸣与思考。

学生正在认真地阅读《边城》

“翠翠的等待让我想到自己——我们都在成长中经历着某种孤独。”翻开高二学生龙诗可的笔记本,《边城》里的风景被记录,人物被理解,语言被品味,茶峒古镇地图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批注。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让学生们读懂了《边城》。

“《边城》中最令我感触的是对爱情的描写,唱三年零六个月的山歌,不仅体现了边城人质朴的爱情,还体现了边城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读完《边城》后,高二369班的学生覃羿儒畅谈着自己的读后感。

从“书本”到“现实” 《边城》之

“阅读不应止步于书本。”夜幕降临,校园广播里会响起学生自制的《边城》有声书。无论在哪个角落,学生们都可以聆听到沈从文笔下那只“黄狗”的吠声穿越电波,与远处清水江的潺潺水声交织成韵。

老师带领着学生们阅读《边城》

为让学生观赏《边城》的美丽,在第二阶段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诗文创作、苗歌唱诵、视频拍摄等方式,记录阅读体验。同时,小组阅读活动会以更生动的方式发生在校园外:周末去茶峒古镇白塔下朗读,和外来游人介绍边城,在清水河的吊脚楼下讲述“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窠”的故事。

“想去看一看白塔,坐一坐拉拉渡,吃一吃角角鱼。”高二369班石糠馨说,“读完《边城》之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令人心驰神往的边城。”  

读《边城》,不妨亲临“边城”。学校还鼓励学生们可以利用休闲时间,走进茶峒古镇,与边城来一场穿越时光的浪漫之旅,领略清幽、宁静、恬然的边城之美。

从“校园”到“家校”,悟 《边城》之

“翠翠等船的背影,像极了小时候我在渡口目送你爷爷出门赶集的样子……”在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家长群中,一位学生家长在共读笔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为让家长与学生感悟《边城》的魅力,高二年级在家长群里发出倡议,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边城》,完成一场关于乡土、亲情与成长的文化接力。

“大手牵小手”家校共读,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阅读任务,更是一次家庭文化记忆的唤醒。高二年级精心设计“共读三步曲”:家长与学生各自独立阅读后撰写批注、线上分享会上交换读书卡片、亲子合作完成“《边城》里的湘西符号”手抄报。

“《边城》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通过共读,让《边城》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茶峒这座‘活着的边城’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课堂。”高二年级语文教师麻阳洋说道。

学生们坐在樱花树下阅读《边城》

夕阳西下,学生们坐在樱花树下读着《边城》,花瓣随风飘落进书里,此时,《边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被述说着......

责编:梁金梅

一审:肖引霞

二审:宋卫平

三审:隆国渊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