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融媒4月9日讯(通讯员 资一帆 记者 杨明涛 蒋境 梁梓坤) 在耒阳市老药材公司家属区的昏黄楼道里,一个没有招牌的“楼道理发室”用二十年光阴写出最动人的诚信故事:一位普通退休职工用自己五十多年的理发手艺,服务着左邻右里,收费三元从不涨价。这背后,是这位七旬老人对初心的坚守、对邻里的深情,更是一个时代最珍贵的温情注脚。
4月9日,记者慕名打探,见到了这坚守二十年的温馨一幕:一张老式理发椅、一把推剪、几把泛黄的剃刀和梳子,70岁的罗三芽老人正在自家旁边的楼道里专注地为顾客理发,她的动作并不花哨,但每一剪都透着认真,一旁沿着阶梯依次而坐的老人们则排起长队,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等待着。顾客谢云暄看见记者的到来,立马夸赞起罗三芽:“罗师傅原来一直是在市服务公司搞理发行业的,技术好,服务态度也好,消费很平民,不像那些理发店,理个发就要几十块,像我们这些老年人本身收入就不高,理个发就花那么多钱不值得。”
原来,在2005年,刚从耒阳市饮食服务公司退休的罗三芽看着楼栋里老人经常为理发犯难,便在自家楼道支起了理发摊。当时想着就收3块钱,能买剃头膏和推剪就够了。这一剪,就是整整20年。老邻居们算过一笔账:剪一次头发耗时半小时,平均一天服务十余人,收入仅30多元,但罗三芽从不在意盈亏。在她看来,楼道里络绎不绝的排队身影,远胜过钞票的重量。耒阳市蔡子池街道聂洲社区妇联主席李月说:“罗师傅是1990年就住在这个小区了。她剪发口碑很好,现在好多人都慕名而来,除了附近居民,还有坐公交车来的,也有要人家开车送过来的。大家提到罗师傅的手艺、她的人品,都给她点赞!”
这份善意源自罗三芽对社会的感恩。18岁进入耒阳市饮食服务公司当理发员,由于聪明灵巧,罗三芽是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师傅们把独门绝技都教给她,同事们有新式样的理发都先让她练手。对于往事,老人充满感激。退休后,她选择用单位培养的一技之长回馈社会,就像她说的,退休了每月有退休金,现在发挥专长还能帮助别人,心里特别踏实。只要有需求,哪怕对方身体不便,罗三芽也会拎起工具箱踩着积水摸黑上门,却坚持只收3块钱。
几十年站着理发,让罗三芽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病,经常靠吃药坚持,她仍然每天弓着腰服务在楼道里,手中一把用了四十年的剪刀,剪去的是银发,留下的却是人情,一剪一推都是爱。罗三芽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她早就和顾客成为老朋友,每天和这些老朋友展示手艺,聊聊家常,她很充实、也很快乐。最大愿望就是身体好能一直剪下去!
傍晚,完成最后一位顾客的造型,罗三芽仔细清扫着碎发。楼道的灯映着她瘦削的身影,像一尊温暖的雕塑,诉说着平凡岗位上的英雄史诗。在她身上,我们看见:利他之心,从来与价格无关;文明之光,往往藏于市井巷陌。
一审:赵娟
二审:陈剑民
三审:陈平放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