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1日讯(通讯员 赵智能)今天从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获悉,面对电力行业竞争加剧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金竹山发电公司积极变革,深挖人力资源潜力,以创新管理举措为企业发展赋能,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激发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 降本增效
金竹山发电公司精准优化用工结构,践行“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干”理念,深度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在职工人数持续减少的情况下,精准削减外包外委规模。近年来,外委人数减少数十人,劳务派遣人数也相应降低,外委项目人工成本和劳务派遣费用显著下降,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人员走出去” 战略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新路径。 该公司整合技术团队承接外部项目,从火电检修到风电运维,业务版图持续拓展。。通过集团内共享用工和人才帮扶,累计完成数千工日协作。2025年,公司制定专项方案,全力推动更多员工“走出去”,预计将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薪酬分配改革是成本控制的核心一环。该公司紧扣向一线倾斜的导向,设立专项奖励,鼓励员工参与内部工共享。全新薪酬方案明确工资总额与定编、业绩挂钩,优化薪酬结构,引导员工向生产一线和外部流动,实现降本与效能提升双赢。
该公司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综合考量人员退休、离职、大学生补员等因素,统筹调配人力资源。预计未来几年,在册和在岗人数将逐步契合集团定编标准,人工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绩效革新 激发活力
金竹山发电公司构建三级考核体系,完善各部门内部绩效考核细则,确保经营指标和重点任务考核落地,强化过程监督与结果运用。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100%,营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竞争氛围。
薪酬分配模式创新是激发员工活力的关键。该公司完善定员与考核双挂钩的项目化工资机制,树立“工资是挣出来的”理念,引导富余人员投身生产一线。结合重点工作设置专项奖励,推动全员绩效考核落地,大幅提升浮动工资占比。如今,该公司内部收入呈现差异化的市场化特征,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该公司实施专家人才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与 “大国工匠” 培养对象签约,进一步点燃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岗位管理上,该公司推行 “双合同” 模式,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对排名靠后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2024年,部分同层级排名靠后的员工被综合研判并调岗,打破了岗位“终身制”,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我。
培训赋能 助力成长
为匹配公司战略转型需求,金竹山发电公司实施提能转岗计划,精心制定方案,完善培训机制。2025年,依据既定原则开展转岗培训,充实核心业务人员。截至目前,已完成20余人员转岗培训,后续还将持续推进生产一线补员工作。
该公司将职称与晋升紧密挂钩,对持证不达标的员工严格绩效核减。每年开展职称申报专项培训,致力于新增一批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提升员工岗位适配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虞明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该公司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创新、攻关、带徒的舞台。去年,虞明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基础工艺人才,工作室在当地名列前茅并报送省级部门,为争创更高层级工作室奠定基础,发挥了强大的标杆引领作用。
配置优化 协同共进
在新能源发展浪潮中,金竹山发电公司依托火电人力资源,自主承担当地光伏项目建设与运营。项目推进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技能人才,累计从火电转岗百余人参与项目。
组织机构整合是该公司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实施火电与新能源 “品字形” 一体化管理,削减多个管理部门,大幅降低用工人数。企业内设机构、班组、管理岗位精简幅度明显,同时推进专业集中管理,提升生产调度和检修效率。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该公司深化中层管理人员改革,一批人员转多通道职级或让贤退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结构优化。一般管理岗位人数减少,一线班组力量增强,人才队伍更加精干高效。
金竹山发电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下阶段,该公司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向着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