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袁婷芳 杨慧英
近日,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90后装修工柳亮在重症监护室急需用血时,浔龙河村的微信群瞬间沸腾。55岁的周美霞大姐在献血点说:“明天就满55岁,可能再也献不了血,今天说什么也要来。”这句话像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村干部协调包车,村民们暂停工作驱车前往分2次50余人参与献血行动,目前,1900 余人次接力捐款,14万元善款源源不断汇聚。
这场爱心接力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帮助”与“被帮助”的界限。在浔龙河村,互助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长期浸润在乡风里的 “双向奔赴”。
每年元宵,浔龙河村和谐街都会铺展开数十米长桌,浔龙“和”宴 作为该村别具一格的文明乡风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每年元宵节,都成为村民们期盼的盛大节日。
每届长桌宴,和谐街超百余名居民踊跃参与,全员投身筹备。从前期采购食材,到当日烹饪菜肴、布置场地,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活动现场,摆满佳肴的长桌长度可达数十米,场面壮观。
据统计,五届长桌宴累计参与村民超 600 人次,每届都有新面孔加入,参与热情持续高涨。村民自发准备的节目精彩纷呈,涵盖乐器演奏、歌唱、舞蹈、小品等多种形式,平均每届达 20 余个。这些节目经村民在社交平台分享,相关话题浏览量累计超10万次,吸引众多县内外人士关注,让浔龙河村的文化活力得以广泛传播。
大家在筹备过程中互相协作,活动中交流互动,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文明的乡村风尚,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合力,成为果园镇文明乡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时间再往前追溯,去年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金井河水位告急。浔龙河村民李程蹲守河堤时的那句“我是组长又是预备党员,我会守护好这里”,像一声号角唤醒堤坝上50余名志愿者的守护本能。党员应急队分成巡堤与疏散两组,微喇叭预警声混着雨声,32个微信群的信息织成细密的网,确保12余户群众安全转移。
最动人的场景发生在易长寿家—— 镇村干部、村民们果断采取行动,分工合作,与时间赛跑,轮番上阵劝说老人转移,并联系卫生院派来救护车,在雨中撑起“接力伞”,让卧病的老夫妻感受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正如村党总支书记所说:“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老百姓觉得有依靠的那一刻,当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从口号变成行动,文明乡风便有了最坚实的注脚。它是干部群众肩并肩的背影,是深夜里不熄灭的灯火,是危急时刻我来、我上 、我在的集体应答。”
站在浔龙河村的村口,看得见长桌宴留下的喜庆红绸,望得见堤坝上新栽的防护林,听得到献血点传来的暖心故事。这里的文明乡风从不悬浮于口号,而是扎根于具体的生活场景。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