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 曾志伟 刘自强 唐晨韬) "以前觉得低保都是给有关系的人,现在名单都贴在村口,谁不符合一眼就能看出来。"近日,祁阳市黎家坪镇老屋冲村村民伍某向入村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为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今年以来,祁阳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社会救助领域政策落实不到位、对象识别不精准、资金发放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统筹部署,构建整治格局。该市纪委监委将社会救助领域监督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以"应保未保""死亡保""人情保""关系保"等8类重点整治问题。建立"纪委监委牵头、民政主责、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先后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压紧压实民政、财政、残联等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已推动民政部门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636人,新增纳入保障范围695人,追缴违规发放资金0.8万元。
数据助力,实施精准监督。创新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监督模式:打通民政、公安、人社等12个部门数据壁垒,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比对系统,通过车辆登记、房产交易等数据交叉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52条;开展入户走访核查,组织镇(街道)纪委联合民政所深入辖区内的低保、特困家庭进行实地走访,重点核查保障对象认定准确性、资金发放及时性;设立"码上监督"平台,在村(社区)公开栏张贴监督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查询政策、反映问题,累计收到群众举报43件,核实处理43件。
严查快处,形成有力震慑。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具体问题又查责任缺失:从严查处腐败问题,立案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救助资金案件 5件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人;严肃追责问责:对审核把关不严、动态管理不到位的12名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强化通报曝光,分2批次通报曝光4起虚报冒领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标本兼治,健全监管机制。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该市纪委监委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推动民政部门修订完善《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等制度7项;建立"三公开一评议"机制;推行"阳光救助"行动,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对救助对象进行评议复核;建立救助对象回访制度,通过电话抽查、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资金发放和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救助政策赶大集"活动,组织民政、纪检干部深入集市摆摊设点,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目前,已组织开展"救助政策赶大集"活动3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祁阳市纪委监委将持续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落实,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温暖每一个困难家庭。
责编:陈瑾莹
一审:陈瑾莹
二审:李碧星
三审:刘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