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邓雨露 张晗)
在花垣县各类演出活动中,当动感的节奏响起,总能看到一群年轻人随着音乐律动。这里是FY街舞工作室的日常——七年时间,从一间简陋的门面起步,到如今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舞蹈空间,创始人杨帆用热爱与坚持,为这座小城注入了不一样的青春气息。
杨帆(中)正带领学员进行练习(本组图片均由邓雨露拍摄)
4月2日,FY街舞工作室里,音乐声与节拍口令交织。杨帆正带领学员进行日常训练,从基础动作到编舞衔接,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这位苗家姑娘的舞蹈之路,始于年少时的热爱,并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系统学习中逐渐明晰。毕业后,她曾辗转云南、长沙等地的艺术团体,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2018年,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创业梦想,杨帆回到花垣。尽管当时小城的街舞文化几乎空白,但她相信:“艺术的种子在哪里都能生长,关键是否有人愿意播种。”她和合伙人黄仙灵拿出全部积蓄,租下一间旧店面,简单装修后,FY街舞工作室正式成立。
与学员交流舞蹈心得
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预期。资金紧张、招生困难,甚至有人质疑“街舞能当饭吃吗?”但杨帆没有退缩。她和团队扛着音响走上街头,在广场、商场甚至社区空地进行快闪表演,用热情的舞姿吸引路人驻足。“我们要让大家看到,街舞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表达。”
随着时间推移,FY街舞工作室逐渐被当地人所接受。学员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如今覆盖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不同年龄段,课程也从基础的Hip-Hop扩展到Breaking、Popping等多个舞种。但杨帆的愿景不止于此。
2021年,她带领团队走进十八洞小学,为孩子们开设公益舞蹈课。起初,许多孩子连节拍都跟不上,甚至怯于表现自己。但一堂堂课下来,变化悄然发生。“看到他们从低头害羞到敢于在舞台上自信展现,那种成就感难以形容。”杨帆说,四年来,每周两次的公益课已成为孩子们期待的时光,舞蹈不仅带来快乐,更让他们学会用身体语言表达自我。
在杨帆看来,街舞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即便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她仍坚持学习最新舞风,研究编舞技巧。深夜的排练室里,常常能看到她独自对着镜子反复调整动作的身影。“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带给学员更好的内容。”
FY街舞工作室所获奖项
七年耕耘,结出硕果。FY街舞工作室已培养4000余名学员,原创编舞20余支,并多次带队在省级乃至全国性赛事中获奖。但让杨帆最自豪的,不是奖杯和证书,而是街舞文化在这座小城真正扎下了根。“以前家长带孩子来学舞,总会问‘学这个有什么用’;现在他们会说,‘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了’——这就是舞蹈最大的意义。”
如今,FY街舞工作室已成为花垣县的一张文化名片。而杨帆的梦想仍在继续:让更多苗乡少年通过舞蹈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世界看到这片土地上的青春律动。
责编:宋显金
一审:梁金梅
二审:宋卫平
三审:简彪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