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乡村新“号”角|玉竹“生金” 香花激活山区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要闻
    阅读:8019
    2025-04-02 17:36:36

    龙源临武客户端4月2日讯(记者 黄玲艳 雷婉婷) 近年来,临武县香花镇依托喀斯特山区独特地理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将玉竹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联动模式,不仅让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更开辟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通道。

    走进香花镇江山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玉竹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农户们穿梭在绿意盎然的田垄间锄草、施肥,精心呵护玉竹幼苗成长。

    香花镇江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贵平介绍,玉竹的日常管护工作较为繁重,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具体而言,玉竹发芽后需要及时进行除虫和施肥,到了6、7月份则要锄草,而12月还需施加冬肥。整个管护过程中,人工成本占比较大。

    香花镇江山村地处高岭山区,属于喀斯特地形,平均海拔400米以上,独特的气候造就了适合玉竹生长的“温床”,当地还以茶籽壳为天然有机肥,为中药材保湿、增肥、杀菌。

    虽然当地一直有种植玉竹的传统,但散户种植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等原因一直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2023年,村委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由村集体牵头,公司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农户不仅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还有薪金。

    县派驻香花镇江山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云表示,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村里自筹资金,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该村已发展玉竹种植面积达160亩,并通过轮作方式,带动玉米、西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综合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村民郭叶成负责施肥、锄草等日常管理,一年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作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滋补药材,玉竹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市场需求逐年增长,每亩收益预计可达1.8万元,是传统作物的3至4倍,种植三年可进行采收。

    郭贵平向记者介绍,预计到2026年,将有50多亩玉竹达到采挖条件。按照当前的生长情况,亩产平均可达6000至7000斤,部分高产地块甚至可突破一万斤,现在市场售价6元/斤。

    近年来,香花镇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实行“玉米+中药材间种”方式,合理利用土地优化产品特性,逐步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当地的特色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香花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发展至1000余亩,大型种植基地4个,带动种植散户50多户,10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仅江山村2023年的中药材产值就达2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式向自主发展“造血”式转变。

    香花镇副镇长曹德邦介绍,下一步,该镇将加快推动中药材加工厂的建设,进一步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香花镇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

    编后语

    中药材以其绿色生态、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在助力乡村振兴、富民强村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作用。我们也期待香花镇持续做大做强玉竹产业,将成功经验辐射开来,续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责编:黄玲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