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7日讯(通讯员 付琴 周星亮) 春风拂绿,茶芽吐新。三月的巴陵大地绿意渐浓,随着清明时节的临近,黄沙街茶叶示范场迎来了明前茶采摘的“黄金时节”。
走进茶场,只见层层叠叠的茶垄青翠欲滴,采茶人腰挎编织袋,穿梭于层层茶垄,灵巧的指尖在茶梢飞舞,一捏一提间,颗颗饱满的茶芽便落入竹篓,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春茶采撷图”。
在这支繁忙的采茶队伍中,52岁的黄小方格外引人注目。他头戴一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鸭舌帽,帽檐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终紧盯着茶树枝头,专注地搜寻着最鲜嫩的芽尖。从早上七点多开始,他就带着两名采茶工在自己的茶园里忙碌着。
“我是93年到茶场来的,以前来的时候有10亩地种了茶,到现在我已经种了30多亩地。”黄小方边采茶边说道。
三十多年的光阴,让黄小方从当初守着小面积茶地的小伙子,变成了如今的种茶大户,他指缝间残留的茶汁印记,便是他三十载如一日与茶相伴的最好证明。
“我们明前茶每亩可以产到200斤,纯收入可以搞到6万块钱。”黄小方说。
据黄小方介绍,当前已经进入明前茶采摘高峰期,优先采摘的是肥壮匀整、白毫显露的芽头,送去茶场后可以用来制作成洞庭春极品银针和极品茶王等高端茶叶产品。
县洞庭春茶业协会会长雷小平表示:“因为去年10月份全部施放了有机肥,加上今年我们茶叶没有受到倒春寒的影响,今年估计整个茶叶的产量会增加10%到15%左右。”
近年来,黄沙街茶场以4000亩高标准核心茶园为中心,拓展周边茶叶种植面积近9700亩,形成“核心示范+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年产值超1亿元。
与此同时,依托优质的茶园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黄沙街镇不断擦亮“茶香小镇”旅游品牌,每年吸引研学、摄影、自驾等游客近2万余人次,有效延伸了茶产业链条,做到了产业增值,真正实现“一片叶子带动多元产业”的发展目标。
责编:钟斯洋
来源:岳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