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花塘乡:一泓清水映初心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乡镇
阅读:15302
2025-03-27 08:29:57

龙源临武客户端3月27日讯(通讯员 颜涛)烈日炙烤着东村自然村的稻田,村民郭大娘挑着水桶,清冽的水流流进桶里发出“滋滋滋”的响声……这个画面,定格在临武县花塘乡人大代表联络站民生实事办理台账的扉页照片里,见证着人大代表的脚印如何叩开干旱的枷锁。

“一个月前,我在走访时发现东村自然村蓄水池底皲裂的纹路,像一道道焦虑的皱纹刻在村民脸上。”“早上排队等山泉。”“洗菜水要存着喂牲口”……笔记本里,记满的民生痛点,在乡人大主席团会议上化作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代表们顶着高温实地踏勘水源,白衬衫在后背晒出盐渍,却在烈日下达成共识——抗旱送水是当务之急,但彻底解决要靠长效机制。

“这水流进桶里,也流进心窝啊。”当第一辆满载着3吨清泉的红色水车驶入村口时,拄拐的邓奶奶颤巍巍摸着水罐车说。

此外,代表们并没有止步于“应急输血”,而是同步启动“代表督办直通车”,连续一周蹲点东村自然村,发现东村自然村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东村水库,由于水库的供水渠道损坏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东村自然村有水可用,在田间召开的选民见面会上,以彭蔚珍为首的5名代表联名提交的《关于对东村水库供水渠道进行重修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事项。

如今,供水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代表们又在为春耕备耕奔走。

监督岗的公示栏里,代表履职清单上“解决季节性缺水”条目后,悄然生长出“灌溉渠系改造”“智慧水务建设”等新芽。当山泉水重新在古井里叮咚作响时,我们听见的不只是水流声,更是人大代表制度在乡土中国生生不息的回响。

这场民生大考中,该乡人大用“脚下沾泥”的调研夯实民生底座,以“监督常在”的机制筑牢抗旱堤坝,让“人民选我当代表”的承诺化作永不干涸的甘霖。

正如支书邓五兴所说:“水管里流的,不是水,是代表们滚烫的初心。”这份写在龟裂大地上的履职答卷,终将滋养出乡村振兴的春天。

责编:蒋淑芬

一审:蒋淑芬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通讯员投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