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靖州:“林地经营权+” 练就“点绿成金”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靖州
阅读:1552
2025-02-28 09:00:39

靖州融媒2月28日讯 (记者 蒲湘萍 孙文月)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探索“三层剥离 多权叠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林地经营权+”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新路子。

靖州县楠竹产业示范基地,竹山连绵绘就振兴好图景(孙文月 摄)

2月27日,步入渠阳镇金鑫村,连绵不绝的竹林映入眼帘。 金鑫村拥有楠竹2.4万余亩,是靖州首个竹产业示范基地,但此前村民各自经营,效率低下导致收益微薄。在靖州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探索下,解决了林地经营权归属不清的难题,在林地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林农可把自己的林地经营权通过出租、转包等形式流转出去,让更有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来持证经营管理,盘活了林权,逐步实现“点绿成金”。

目前,金鑫村共流转1万亩 楠竹经营权,“点绿成金”第一笔便是经营权流转费用

“以前竹子自产自销,没有什么钱,现在流转竹山,就不一样了!”林农 储金云感慨道,将竹林的经营权流转给了靖鑫林业有限公司后,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金鑫村翠竹高耸,村民的日子也“节节高升”(孙文月 摄)

在金鑫村山脚下,靖鑫林业有限公司的 厂房内机器轰鸣,切割、打磨、加工……不一会儿,一根根粗长的竹子变成了处理好的圆竹条。

“这些机器一天能处理多少竹子?”“工作难不难?”“工作有什么要求?”闻讯而来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向村书记和厂房负责人了解岗位情况。

2024年,靖鑫林业在金鑫 村投资办厂,主要用于加工竹条和筷胚,全年可消耗楠竹6600吨,吸纳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点绿成金”第二笔即工资收入。

村民们观看机器试运行,关切询问加工厂工作情况(蒲湘萍 摄)

从荒山竹林到经营权流转、企业投资、村民参与、集体增收,金鑫村的变化正是靖州探索“林地经营权+”的多权属组合模式的生动实践。

“靖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林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探索多权属组合,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靖州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成明潮表示。

目前,靖州已受理各类林权业务800余件,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470余宗,涉及林地面积1.65万亩,山、水、林、田的盘活说着一个个“点绿成金”的故事。

一审:钟屿右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责编:钟屿右

来源:靖州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