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把思政课堂开到村级党支部!公坪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各方力量构建“育人大格局”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芷江
阅读:6077
2025-02-18 08:56: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8日讯(通讯员 欧阳娉 姜春兰)“我第一次在村党支部会议室听了这堂思政课,特别是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高校老师、博士姐姐现场授课,我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了。”近日,通溪村学子向佩云在村党支部会议室听了思政课后激动表示。近年来,公坪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面领导,注重家校合作、校村合作,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党建引领:思政课堂扎根基层,打通教育振兴“最后一公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而村级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为此,镇党委决定将思政课堂开到村级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采取各驻村领导牵头,村级党组织为实施主体,让思政课堂从校园向基层一线延伸。

公坪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把思政课堂开到村级党支部,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强思政育人乡村阵地,更是希望通过教育帮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

创新形式:理论实践深度融合,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为确保思政课堂在村级党支部落地生根,公坪镇组织了一支由优秀党员、驻村干部、本土人才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各村党支部开展思政宣讲。从红色文化到爱国主义教育,从学习的重要性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受感召、更好接受。

此外,公坪镇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堂。通过村级党支部的微信群、线上“思政课堂”等平台,定期发布思政教育资讯与课程。镇党委还组织开展了“微党课”“微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各村用镜头记录本村人才和优秀学子典型,营造全村求学上进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们还联动暨南大学,开展通溪村党支部和暨南大学中文博士生党支部共建,引进了‘博士思政课堂’,持续推进更多元化、更有深度的思政教育,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孩子带来更多感召力量。”公坪镇党委副书记表示:“目前,我们已开展‘线上思政课堂’三期,举办‘共读一本书’示范读书会2次,以乡村思政课链接大中小学。”

协同育人:多方力量汇聚,构建乡村振兴“大思政”格局

公坪镇党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党委领导、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发起“乡村人才振兴推介官”招募,推介官们积极参与思政课堂,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坪社区大学生田哲作为人才推介官,这次也结合自身经历,现场分享《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是家乡托举我考上大学,我也要带领更多弟弟妹妹们走出去!去年我深度参与‘人才小铺’的现场运营,今年又有机会参加“思政课堂”,一定发挥好‘人才推介官’作用。”

同时,公坪镇党委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思政课堂建设。在“思政课堂”授课人的选择上,整合各方力量,挖掘邀请群众身边的优秀人才现身说法,用好群众身边的“活教材”,从驻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到返乡人才,从基层教师到高校教师,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入体验家乡变迁,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理解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与个人担当的紧密联系。

在公坪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思政课堂在村级党支部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思政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公坪镇已组建6支思政小队,组织各村思政课堂6次,参与学生110余人。”公坪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表示:“下一步,我镇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编:许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