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新春至,年味浓。春节期间,平江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桌丰盛的情席,满满十大碗,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今日平江”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以“十大碗”非遗美食为媒,用文字、照片、短视频等丰富的表达,带您一起去感受各地团聚的欢欣、坚守的执着、追梦的热切、奋斗的风采,分享你我身边的变化,讲述平江发展的故事。
正月十四,伍市镇武岗村张灯结彩,村里的幸福食堂传来欢声笑语,数十名村民代表围桌而坐,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
“平江十大碗,上菜啦!”幸福食堂的掌勺周艳华笑脸盈盈地向大家介绍道,大家伙赶紧尝尝,今天的三鲜汤有点不一样,用的可是咱们光伏大棚里现摘的西红柿。希望大家吃着自家大棚里的“金果果”,新的一年都顺顺当当。大家伙纷纷举杯附和:“顺顺当当!”席间,不时有小孩顽皮的鬼脸,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浓浓的情谊在这鲜香的汤里弥漫。

在伍市镇武岗村,大棚种植户们过新年除了走亲戚、待客聚会,还有另一种“新忙法”。他们过年、管棚两不误,浇水、施肥、拉帘、放帘、放风、关风,确保棚内作物正常生长,为新年增收打好基础。
当天下午,笔者走进光伏大棚看到,一排排种植槽整齐排列,一串串西红柿挂满藤蔓,颗颗果实圆润饱满。武岗村党总支书记尹友根随机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吃起来。“这茬西红柿年前就被客户预订了,客户这两天就来收,一点儿也不用自己操心。倒出棚来之后,马上就该准备育秧了。这个大棚一年四季‘土不荒、人不闲’。”尹友根说,大棚在空间上,上层进行光伏发电,中层种植果树,下层种植蔬菜,利用多维空间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大棚,这样不仅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走出了一“棚”多用、一年多收的降本增效路子。

据了解,武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建于2022年,共有98个大棚,含78个桃树大棚,12个育秧大棚,8个高密度鲈鱼养殖大棚。配备有滴管系统、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等现代农业设施,年总产值达5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今年预计突破200万元,每年带动本地160多名农民就业,年人均工资达3万余元,农户产业分红30余万元。
尹友根说:“下一步,我们将陆续完善产业园区剩余大棚的恢复,同时沿产业园的汨罗江河堤打造农旅融合的沿江风光带、露营基地、水上乐园等农旅融合产业园。让光伏大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责编:戴勇驰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