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在衡阳人的餐桌上,必然有一道特色地方菜,就是衡阳土鱼丸,这是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团圆菜,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衡阳县西渡镇蒋艳丽师傅的手工鱼丸一出摊,便引来了众多食客,这些口味刁钻的老饕餮们,总是对这一口衡阳特有的美味赞不绝口。
农历新年将至,在衡阳县西渡镇保安小区菜市场,蒋艳丽师傅往铁锅前一坐,雪白的鱼糜在他的手中来回翻转,左手一捏、右手一刮,一个个鱼丸跃然成形,如一条条小鱼跃入锅中,每一只都饱满圆润,惹人喜爱。
蒋记鱼丸在当地已经有着快四十年的历史,老师傅蒋明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做鱼丸,逢年过节吃饭时,一人一条鱼丸,这就是蒋艳丽对年味最深刻的记忆,父亲坐在灶台前气定神闲刮鱼丸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
从一条条活鱼变成爽口弹牙的鱼丸,制作工序可一点都不少,杀鱼的活计对蒋艳丽来说也是手拿把掐,取鱼肉、去鱼刺,再用清水将血水漂去,鱼肉是否漂净决定了鱼丸的色泽是否白净。而这鱼丸味道是否正宗,口感是否劲道,就要看鱼丸师傅的制作手艺,概括起来就八个字“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刚刚出锅的鱼丸由于喝饱了汤汁,个个形态饱满,如一条条胖头鱼,在锅里翻滚,惹人喜爱。不少外地返乡的游子,特意前来采购鱼丸,回味家乡特有的味道,还有人走亲访友,把鱼丸作为衡阳特有的伴手礼,成为联络感情的人情礼。
作为逢年过节的特色食材,土鱼丸一直是衡阳人特有的美味回忆。年关将至,许多外地食客联系到蒋师傅,一箱箱鱼丸通过快递远赴千里,最远到达山东、陕西、北京等地食客的餐桌上。
在老衡阳的记忆里,逢年过节、喜事酒宴,都少不了衡阳土鱼丸的身影,它不起眼,却滋味鲜美,从过年必备的土头碗、炸鱼丸到日常的三鲜粉、三鲜汤,都有它的身影。这一个个像鱼一样的丸子,正如外出的游子像鱼一样游回家乡的怀抱,既是湖湘两岸的独特印记,也是游子们与家乡割舍不断的情感羁绊,更是对一家人团团圆圆、年年有余的最美期盼。如今,通过互联网和物流网,衡阳鱼丸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不管你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衡阳鱼丸,表达美好的新年愿景。
责编:冯琳
一审:冯琳
二审:钟仲华
三审:李建华 监制:谢水林
来源:你好衡阳县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