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提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民生在线
阅读:1837
2024-12-30 17:19: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30日讯(通讯员 王尚锟)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均再三叮嘱,念兹在兹。各地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更优路径”,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需清醒认识到,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非一日之功,要“对症下药”,切实为服务群众“最前沿”、抓落实“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激励担当作为,纠治“小马躺平”问题。部分干部把减负当“减责”,一松绑就“松懈”,并未把释放出的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应明确减负是减形式不减服务、不减责任,卸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包袱”为的是担起担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坚持在工作最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靠前服务、深入一线,多俯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多倾听百姓的疾苦声。需找准减负担是出发点、增实效是落脚点,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突出“实”的导向,让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防汛减灾等重点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挑大梁的同志“有为有位”,为能担当、善作为、敢负责的干部保驾护航,实现减压力不减动力。

强化多元共治,解决“马力不足”难题。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工作“干不完也干不透”,沟通协调机制不畅,容易导致基层治理力量不足。须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吸纳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性人才等回到基层、深耕基层、服务基层,蓄好年轻力量“源头活水”,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推动治理提质。搭建群众议事平台,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化,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升自治效能。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畅通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党员、乡贤亮身份,示范带动各界人士发挥优势、参与治理,逐步实现治理转型和基层多元协同。

推动扩权赋能,破解“食不饱”困境。基层权小责大,经常是“既没粮草”又要“干活”,破解权责不匹配、不对等困境的路径和办法少,减负难形成长久效应。要厘清权责边界,制定科学合理的权责清单,健全完善准入制度,让基层干部知道“该办什么事,要担什么责”。推动更多财权向基层下沉,确保“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资金权限保障,真正让基层“接得住、办得好”。推动人力资源下沉,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五支队伍”建设,借助机构改革契机,将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改变“事下人不下,责下权不下”的不对等关系。推动管理权限与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让他们多一些“底气”,少一些“为难”。

责编:熊惠

一审:尚柳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