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周再有丨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梧桐树下
阅读:14354
2024-12-30 15:55:04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 湘阴县 特殊教育康复学校周再有师德师风巡回宣讲报告会宣讲稿

◇周再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湘阴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的周再有。很荣幸此次能被推选成为师德师风宣讲团成员。下面,我将以《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为题。和大家分享我和特殊孩子们的特别故事。

一次牵手  牵绊一生

1997年4月7日,我踏进了原湘阴县民办特殊学校,一进门,便被一群“吱吱呀呀”打着手势的孩子围住。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一会儿,一个眼睛里闪着星星的女孩牵着我的手,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想学跳舞,可没有老师教我们。”随即,她在我面前摆了几个动作,然后停下来看着我,她看向我的眼神里,满是渴望,甚至还有恳求。我蹲下来,拉着她的手,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永远记得那一刻,那个影响我一生的瞬间,因着这一次牵手、这一次点头和这一次承诺,我便在特殊教育道路上走了28年。

如果你问我这28年来经历了什么,我想告诉你,我带着一群又一群特殊的孩子,走着一条对旁人来说极其平常但对我们来说却特别艰辛的路。因为那些在常人眼里极其简单的日常,在我们这里,都是奢求。让一个失聪的孩子完整表达是奢侈,让一个孤独症的孩子握手微笑,是奇迹。

在寻常孩子们的眼眸中,教师往往被赋予了一种特别的威严,然而,在特殊教育的校园里,爱与温暖才是永恒的旋律。智障班的乐乐(化名),生活难以自理,她的妈妈忙于工作,经常在放学接她的时候迟到,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乐乐每每看到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来接时,便害怕地哭泣。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便将她先带回自己的家,给她洗澡,陪她吃饭。渐渐地,乐乐的安全感越来越足,因为她知道“周妈妈”一直会在她身后。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28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用我毕生时间,以我并不闪亮的生命之光,去换取一个个特殊的小生命成长的希望。正如特校校歌所唱“聆听生命的呼唤,感知阳光的温暖,一路踏着青春的步伐,走向明天。”

一支舞蹈  舞动一生

我出生于怀化洪江市雪峰山下,我的童年是在贫穷落后的大山中度过的,青少年时代坎坷的人生经历,使我对“爱”有着铭心刻骨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那个渴望跳舞,渴望拥抱的孩子的眼神时,我莫名地心痛,也懂她的无助。于是,我答应了带她跳舞。

然而承诺不难,行动起来却无比艰难。我不会手语,也不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沟通,是第一个要跨越的难关。那段时间我除了工作,整天就是捧着手语书学习,为了能尽快用手语跟学生沟通,我基本吃住在学校,早上带他们一起练功,课间及晚自习就用现学的手语跟他们聊天,加强巩固我的手语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我便可以无障碍地跟孩子们交流了。当我带领孩子们登上当年湘阴的春晚,并通过我们特殊的交流方式指导孩子们成功表演舞蹈《贺新春》时,现场掌声雷动。那一刻,泪流满面的不只是我和孩子,还有在台下紧张观演的家长们。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2005年,湖南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节我们积极报名参加。为了编排一支既能体现湘阴风土人情又能展示特殊孩子才华的舞蹈作品,我带着两个听力障碍的学生,走街串巷,为舞蹈作品寻找灵感。白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刻苦训练,纠正动作、调整节奏;晚上,则自学和观看舞蹈手语指挥视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从选材到音乐制作,从编舞到练习,每一个动作细节我们都认真琢磨,力求完美。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现,集体舞《洞庭鱼米乡》、双人舞《两棵树》最后成功斩获了湖南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节舞蹈类银奖和铜奖。2015年,由我创作指导学生表演的独舞《虎妞》,荣获岳阳市“梦飞扬”残疾青少年才艺展演表演类一等奖。

现如今,那个跳舞的孩子不仅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湘北残疾人艺术团的台柱子,更是我们湘阴特校的骄傲。正是那一支支活力的舞蹈,那一个个璀璨的舞台,让她们绽放了如花般的人生。

一次送教  受教一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说是特校教师的工作写照,因为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而特校的教育育人不止在课堂,还可能在客厅;不止在课桌,还可能在餐桌,这是因为我们除了校内教学,还有另一大重要工作——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中重度适龄残障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每学期,我都会带着老师们跑遍了全县各个乡镇。以跋山涉水的坚持,实现对残障孩子们那“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承诺。

从三尺讲台到学生家里,这看似简单的空间转换却并非易事,它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付出和陪伴。送教班的溪溪同学,有着听力、言语、智力等多重障碍。说话吐词不清、断断续续,而且时常到处乱跑,没法子的爷爷奶奶只能用绳子把他拴在沙发上的。活动空间不足2平方米,基本没有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看到这种情形,我的心被刺痛了,这可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当下我便决定一定要通过送教上门改变他的境地。通过了解,我发现其实溪溪并不是那样“不听话”,而是因为爷爷奶奶又要忙农活又要照顾他,没有办法时刻看着,只能用绳索保证他的安全。于是,我说服孩子爷爷,让我们尝试跟溪溪玩一玩,这一“玩”就是七年。七年来,我们风雨无阻地坚持到溪溪家送教。从开始的玩游戏到后来的立规矩再到学习说话,当溪溪第一次含糊不清地喊出“妈妈”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孩子爷爷则含泪笑了。现在的溪溪不仅能够说出简短的句子,还能够自己一个人在家安静地看电视或玩耍了,他的世界不再只是沙发旁那不足2平方米的狭小天地了。

我们的班级、学校及校外,还有许多像乐乐、溪溪一样的孩子。他们或许在身体上与同龄人不同,但他们的心灵同样渴望知识、渴望关爱。这也是28年不断鞭策我坚持特教事业、努力提升自我的原因。

28年里,长期担任听障班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的我,将“呵护每一位特殊孩子”的初心刻在心头,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残障类别孩子的特殊需求,我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学识,针对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精准制定个别化计划,严格落实一人一案。不会发音,我就数以千遍地大声用口型示范,让他们通过用手触摸自己的声带感知和练习;不会学习,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打着手语教,直到成为他们的身体记忆;就业困难,我就做好服务和指导,尽全力帮助拓宽就业渠道。

无数个为残障孩子擦洗大小便、清洗缝补衣服和床单的日夜,无数个为重残孩子送教上门、带孩子们看病就医的春秋,我初心如磐,坚守不渝。

一次教改  改变一生

我目前所在的湘阴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创建于2012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64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58人。作为任课教师和学校行管人员的我,可以说见证了湘阴特校创业拓荒的艰难历程。

起初,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有些家长或是选择把孩子“保护”在自家的方寸之间,或是即便送过来也充满着不信任。

2018年9月1日,小明同学的入学,我至今记忆犹新。初见之时,小明眼神透露出几分羞涩与不安,而他爷爷的解释与说明则透露出孙子多次转学背后的无奈。原来,小明因孤独症频繁更换学校,给家庭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让他的爷爷在绝境中萌生过自伤的念头。万般无奈之际,他们听说县里有个特殊学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小明送来了。  

初来学校时,小明只能坐两到三分钟,即便是他十分感兴趣的事物,也仅能达到五六分钟,这让负责小明同学教学工作的年轻老师既受挫又无措。作为教导主任的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深入小明所在的课堂。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听故事很感兴趣。于是我组织任课老师召开专题个案会,鼓励任课老师把故事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学习古诗时,指导任课老师用自己的话编讲一个故事出来,帮助其理解古诗意义。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慢慢地,成功让他喜欢上了上课。短短三个月,他便完成了由坐几分钟到独立上完一节课的转变。小明的顺利入学,也让陪读的爷爷顺利“毕业”,孩子爷爷每每提起,都眼含泪水,常常感叹“孩子能独立学习、快乐成长,我真是太欣慰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我放心了”

孩子们从抗拒到乐于接受,家长们从迟疑到充分信任,这样的改变每天都在特校“上演”,这也让我更加认识到作为特校老师,特别是作为教导主任的责任重大。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协助校长,把特校办好。

在教导主任岗位的这6年多,我坚持“多思考工作,少惦记自己”“多琢磨事、少琢磨人”的原则,认真履职,本着“德育为先导、康复为基础、教学为中心、融合社会为目标”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方针政策,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重培养残疾儿童少年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2016年,听障生刘佳乐被评为岳阳市“百优美德少年”,2022 年听障生郑恩俊被评为湘阴县“新时代湘阴好少年”,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标杆。

抓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我也注重创新师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同时,依据实际建立健全了学校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并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授,经常将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做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的“智囊团”,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其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案和教学成果。

如今,虽已告别教导主任岗位,履新副校长,但我从未忘记过我作为一名特教老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从一而终地耕耘在特殊教育这块特殊的园地里,以一颗赤诚之心忘我工作。组织给予我“省级特殊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市级优秀教师”“岳阳好人”等荣誉称号,也一直鞭策着我更加奋勇向前。

有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牵挂,而爱别人的孩子则如同神祇般崇高。我不是神祇,我只是怀揣着一份真诚朴素的情感去爱他们,去呵护他们,也正因为如此,忙于工作的我,直到自己的孩子离家去上大学,才想起自己缺少了对家人的陪伴。我知道,我亏欠了他们太多!好在他们通情达理、默默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让我前行中的信念更为笃定!

普通教育的成绩也许在试卷上看得到,而特殊教育的成绩则是在特殊孩子艰难成长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坚持做到的就是让爱心如暖阳,抚慰孩子,直到他们理解光;让耐心如磐石,守护孩子,直到他们看到光;让善心如灯塔,引领孩子,直到他们成为光。特殊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负期望,继续前行,秉承我校“为特殊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校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多彩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周再有,女,中共党员,1976年7月生,湘阴县特殊教育康复学校教师,教龄28年。从事特殊教育28年。曾获湖南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学会先进个人、岳阳市师德标兵、岳阳市优秀教师、岳阳好人、湘阴县第七届道德模范、湘阴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审:胥扬

二审:邹丽

三审:刘光辉

责编:刘慧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