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改变就业观念,选择返乡创业,创造财富并造福乡村。吉首市人大代表张艳华曾在城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返乡后,她在太平镇夯古村做起了生猪养殖,鼓起了乡亲的“钱袋子”;流转土地种植蜜雪冬桃,甜蜜了百姓的“心窝子”,富民兴村的愿景绘就乡村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2016年以前,夯古村是实体产业空心村,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特别突出,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每次送母亲回到夯古村,张艳华看到村里的落后景象,内心总是被触动。母亲兼顾村里工作和合作社发展,分身乏术,张艳华便索性关闭了在城里的木材加工厂,回到老家扛起了合作社发展的“大梁”。
林桦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为村里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发展生猪养殖、黄金茶种植产业,但产业发展的现实却并不如人意,极端干旱天气的出现让茶叶种植遭受了致命一击,也让张艳华重新思考产业发展出路。
为了扭转现状,张艳华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外出考察。最终,根据夯古村的土壤、气候特点,选择了种植冬桃。为周边5个村寨的百余名村民,提供了用工岗位,一年给村民们发放的劳动报酬就达七八十万元。张艳华还专门为50余名留守老人安排了合适岗位。村民张仕发肢体残疾,是村里的低保户,靠着在合作社里挣点零钱,贴补家用,“我已经69岁了,在外面很少找得到事做,能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实在太好了。”张仕发高兴地说道。
2024年,合作社180余亩冬桃挂果,收入达100多万元。
振兴一产,造福一方。在建设生猪养殖场时,张艳华带领合作社出资70%,修建了猪场旁的产业路,不仅降低了生猪运输成本,也为周边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合作社的发展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点燃了“新引擎”。
“这条产业路方便了老百姓出行,2016年到2022年,村民用水也是合作社出钱,给村里带来了不少便利。”夯古村党支部书记张解放夸赞道。
雁归故里,反哺家乡。打开张艳华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未来的新计划。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提到履职感受, 张艳华表示,不光要俯下身来扎实干,还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持续为民发声。
责编:段锦仪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