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猫儿乡依托资源禀赋,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麻胜明新修建的黄牛养殖场(本组图片均由肖引霞、石龙拍摄)
仲冬时节,走进位于猫儿乡唐果村监测户麻胜明新修建的黄牛养殖场,不时传来阵阵“哞哞哞”的牛叫声,一座崭新的圈舍映入眼帘,圈内数十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或站或静,好不悠闲。
往里走进牛圈,只见麻胜明正在忙着打扫棚圈,一头头健壮的黄牛从栏杆间伸出脑袋,咀嚼着草料。
麻胜明是猫儿乡唐果村二组的监测户,因身体不好,一直待在家中修养,无法干重活和外出务工。
麻胜明在养殖场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我正愁挣不到钱的时候,村干部们来到我家,宣传黄牛养殖的扶持政策,经多次细心、全面地解读政策后,我决定鼓起勇气在家养殖黄牛,发展‘牛’经济。”麻胜明说。
在掌握黄牛的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后,今年8月份,麻胜明与返乡创业的表哥隆俊伍一起修建了黄牛养殖场,并在9月份从位于麻栗场镇的北方牧业公司购买了32头黄牛。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已陆陆续续地产下了7头小牛。
隆俊伍夫妻在喂养黄牛
因身体原因,麻胜明不能干重活,表哥隆俊伍就承担起了养殖场里的重活。而麻胜明就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便参加各类黄牛养殖培训,不断摸索实践,积累丰富的养牛经验。
现在,看着养殖事业开始有了起色,麻胜明也对养殖黄牛更有信心了。
“致富要靠自己的双手,这样日子才有奔头,生活才有盼头。”麻胜明说,接下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实现家门口的“致富梦”。
小牛们在吃干草
和麻胜明一样,猫儿乡豆子村11组的脱贫户麻成全也养起了黄牛。
今年59岁的麻成全是村里的脱贫户,家中四口人,一直与老伴待在家里照顾正在上学的两个孙子,平日里俩人靠在家种地、养鹅来维持生活。
经过村里反复宣传黄牛养殖的扶持政策之后,今年8月份,麻成全摇身一变成为了“黄牛养殖户”。他从北方牧业公司购买了10头黄牛,现在还产下了两头小牛。看着自己一手喂大的黄牛,麻成全很是欣慰,对黄牛养殖也充满了信心。
膘肥体壮的黄牛
“得知我要养殖黄牛之后,政府、村里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给我传授养殖经验技术,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非常感动。”对于未来,麻成全也制定了新计划:“现在,我正在修建养殖场,待建好之后,我还会继续购买黄牛,争取靠自己的努力致富。”
为激发村民自主发展致富产业的积极性,今年8月以来,猫儿乡充分利用“黄牛+信贷+保险+补贴”等县级政策激励机制,推进“放母收犊”养殖模式,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多元化宣传方式,积极向群众推介黄牛养殖,为群众发展养殖业搭建好“牛”平台。同时,黄牛养殖户与北方牧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北方牧业提供基础母牛和养殖技术支持,待母牛生产后,以高于市场价回收牛犊,全力帮助养殖户拓宽销售渠道。
刚出生不久的小牛
田湾村的脱贫户马成勇养了18头、太阳山村的监测户杨秀平养了6头、排腊光村的监测户王清养了2头、太阳山村的一般户吴建坤养了27头......如今,在猫儿乡养殖黄牛的不仅仅有麻胜明、麻成全,还有越来越多的脱贫户、监测户、一般户也纷纷加入进来了,黄牛养殖产业在猫儿乡“遍地开花”。
“产业帮扶才是长久之计,是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保障。”猫儿乡产业办主任石山表示,依托花垣县委、县政府养殖黄牛的政策红利,目前,全乡有监测户、脱贫户、一般户共10户养殖黄牛134头,黄牛养殖已然成为猫儿乡走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责编:肖引霞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