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高雄 胡灿
近年来,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中青社区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三招”换民心,变群众“信访”为“信任”。
沙坪街道中青社区是沙坪街道开发建设的前沿,已建成两个农安小区、两个物流园区,入驻600余家企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利益诉求多样、重点群体多类、群众思想多元等困惑,存在矛盾纠纷多、基础设施弱、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中青社区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立足群众视角,坚持以“钉钉子”的作风抓社会治理工作,以“解扣子”的方法抓矛盾纠纷化解,以“做减法”的思维抓遗留问题处置,实现零访社区。在做具体工作中,中青社区用好了“三招”。
第一招:公开成就公正,赢取群众信任
从2006年开始,中青社区陆续涌进征拆项目,截至目前,已拆迁面积达3500亩,拆迁安置人数将近200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98%。社区坚持“阳光征地、和谐拆迁”,让群众信任。
一是守好政策关。 坚持统一宣传口径、统一补偿标准,不乱开口子、不乱提标准,做到“一个声音对外、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一个标准补到底”,坚决杜绝为争取早日拆除松口、变通执行政策的情况,做到公平公正。
二是过好服务关。 坚持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真心做工作,尽心抓服务,换来群众对征拆工作的广泛支持,通过耐心细心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动员、指导签约、协助搬家等工作,确保群众事前知晓,事中明白,事后称赞。
三是把好公开关。 征拆信息张榜公示,做到三个齐全(手续齐、签字齐、档案齐)、四个公示(房屋面积、拆迁人口、补偿金额、举报方式),切实消除群众思想顾虑,确保阳光拆迁。
社区居民黄女士因自身对拆迁政策不理解,当得知拆迁补偿款结果和自己预想差距过大后,对社区及拆迁工作人员存有极强抵触情绪,完全不理会社区工作者的解释,还聘请了相关律师准备诉讼。社区工作人员站在群众立场,坚持主动上门,耐心倾听黄女士及其律师的诉求和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黄女士讲解拆迁政策,介绍其他相同情况的居民拆迁解决方案,以及拖延拆迁带来的影响。最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告下,黄女士逐渐放下心理负担,同意了原定拆迁方案,实现了矛盾问题不上交。
第二招:解决诠释诚意,获得群众信服
干一尺胜过说一丈。2006年安置小区启动建设,2008年10月建成安置房屋9栋,实现中青路项目143名拆迁群众入住安置。因当时政策条件限制、村级财力薄弱、缺乏规划住建手续等历史原因,安置小区建成多年一直未办理产权证明,“难办证”问题成为萦绕群众心头多年的一块“心病”。面对拆迁群体的强烈诉求,做好解释工作必不可少,但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中青社区既做好工作解释,更抓好问题解决。
一是将心比心,拿出必须解决的态度。 面对安置房办证过程中涉及居民多、时间跨度长、处置难度大的现实问题,办证流程繁杂、无法有效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具体办证路径指导的客观困难,中青社区成立安置房办证工作领导小组,聘请第三方公司专业人员,组建工作专班,织密安置房办证组织体系。
二是立说立行,拿出尽早解决的速度。 面对置房办证过程中遗留问题杂、政策界限严、审批部门多等问题,中青社区突破惯例、打破常规,积极向街道、区政府专题报告,争取工作支持,形成一事一议会议纪要,围绕用地审批、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消防安全等办证前置环节相关工作,逐一研判,商讨对策,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路径选择。如缺乏住建手续,采取第三方公司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方式,并取得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确保房屋通过竣工验收。
三是办就办好,拿出彻底解决的力度。 围绕让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的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压实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强力推进。目前,板塘安置小区陆续补办了集体建设用地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划拨用地等相关手续,板塘安置小区2#-7#栋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及审批单、建设工程用地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已具备办理产权证的条件。8#-10#栋已补齐了房屋用地划拨手续和房屋规划报建、验收手续,并委托第三方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出具《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待相关消防安全问题完成整改后,即具备办理产权证的相关条件。
板塘安置小区产权办理问题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群众意见大,取得这么大的工作进展实属不易。一本房产证,牵动居民心。消息传开,板塘安置小区群众无不欢呼鼓舞。
第三招:安居带来安心,收获群众信赖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个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一栋白墙青瓦的仿古小洋楼,占地600余平方米,外有健身花园和篮球场,内有图书馆、迷你影院等,一眼看到这样洋气的邻里中心,初来板塘小区的人会感叹,这不像是农安小区。16年前建的板塘小区是如假包换的农安小区,也曾有老旧农安小区脏乱差的通病。近年来,板塘小区党支部聘党员“红管家”参与治理服务,推进提质改造,小区里外焕然一新,完成由社区代管到居民自治的转变,成为开福区党建引领物管创新的样板农安小区。物管创新不仅长了“面子”,老旧小区房租也涨了一倍,让靠房租收入为主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一是聘请“红管家”话事。 没有绿化,没有配套设施;楼上住人,一楼是门面,乱摆摊、乱停车堵成“一锅粥”……板塘小区也曾是这样一张“老脸”。要“变脸”,必须有人牵头话事。中青社区建立板塘小区党支部,上马临时业委会,带领居民聘请10名党员“红管家”,牵头展开提质改造。板塘小区9栋老旧安置楼有800余户居民,小区提质改造,就有800+种声音。“红管家”一一上楼入户收集意见,开展“党群夜话”议决小区治理难题。“物管不作为、车辆乱停、生活广场形同虚设”等30余个问题被一一提出并民主议决出解决方案。“红管家”话事,社区来为改造买单,筹资300余万元,改造2公里小区道路,规划新增98个生态车位,对昔日乱糟糟的20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绿植“美发塑形”……一个里外面积600余平方米,集篮球、健身、阅读、影视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惊艳亮相老旧农安小区。整个小区房租同比普涨一倍,居民胡晓明家一个单元5套住房,原来都在小区偏僻的最内侧,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过去月租只有1200元。随着小区改造和周围企业增多,月租涨到2500元。
二是用好“邻”聚力解难。 老旧农安小区提质改造后,有了像城里楼盘小区一样的硬件环境,提升“软件”物管服务迫在眉睫。此前,板塘小区物管费用一直靠社区兜底,社区从集体收入中每年拿出近30万元为物管买单,原有的物业公司仅8人,要管理3万平方米的小区力不从心,“炒了物管”的呼声不时发出。后原有物管合同到期退场,小区面临物业收费难和物管空窗期两大难题。中青社区坚持群众自治,集思广益以“邻”聚力来破解治理难题,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小区党支部牵头,充分征求临时业委会、党员群众意见,在议事会上提出“物业费由小区商户和住户依比例共同出资”,同时鉴于提质提档后的门面租金上涨,可用租金收入和停车收益巧补物业费用。这一倡议一次性就获得了98%的居民支持率。物业费不差钱,高品质的物业公司纷至沓来,空窗期问题迎刃而解,还给居民舒适居住环境。
三是巧用“微网格”治理。 中青社区坚持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活地图”的优势,结合社区实际,深化网格工作方法,组织发动社区工作者、党员、网格员、退休干部化身“民情联络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访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矛盾苗头、信访隐患,对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信访隐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实现社区“零上访”。
社区居民有存在感,政府才有公信力。中青社区一直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视角,以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急难,变群众“信访”为“信任”,为广大居民创造了和谐、稳定、美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作者凌高雄系开福区信访局副局长;胡灿系开福区沙坪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 )
责编:吴若晴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