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高雄 王沂琳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区坐落于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这里曾是毛泽东与杨开慧从事早期革命活动之地,享有“红色发祥地”的盛誉。
近些年来,清水塘社区勇于开拓创新,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红色基因”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红色”作为主基调与主旋律,成功打造出基层社区治理的崭新样板与模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其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及深入推进网格治理工作,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以“红色文化”推动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奏响红色 “集结号”
清水塘社区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统一纳入党组织架构之中。通过实施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等举措,把辖区内的各方力量紧密团结凝聚起来。
社区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社区书记与第一副书记分别担任小组组长及第一副组长,各网格员、户籍民警作为小组成员,街道联点班子成员则作为指导顾问充分参与其中。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还吸纳了在小区中具有公信力与威望的社会贤达以及居民代表全面参与,确保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让居民心悦诚服。
社区还充分发挥区域化大党建的作用,主动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切实提升辖区单位之间的联动性。2023年3月,辖区某单位3栋危房重建工程即将启动,然而如何让94户居民尽早搬离却成为了一道难题。面对部分居民对政策的不理解与质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的各成员分为5组,每个小组均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向居民们耐心解释政策,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反对意见较大的居民何女士,由于对政策不理解以及对拆除项目不信任,坚持不肯搬离。工作小组便点对点地上门安抚其情绪,深入分析利害关系,耐心答疑解惑。最终,何女士打消了疑虑,在最后期限的前一晚搬离,成功在第一线化解了矛盾。工作小组的调解工作使得重建决策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在3月底完成了全部居民的搬离工作。
二、立足源头治理,筑牢红色 “防火墙”
清水塘社区老旧小区密集,流动人口众多,管理难度较大。社区坚持将居民代表服务联系群众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全力推动精细化治理。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网格,划分出8个网格。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网格民情员,每日定时开展常态化巡逻,第一时间收集诉求、化解矛盾、排查隐患,防止矛盾激化以及人员漏管失控,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社区联8个小区网格邻里群,推出“网格有约,10分钟知社区事”微话题,每晚8时网格员在线收集居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并及时联动职能部门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在各网格内打造零距离办公点,书记每月带头进网格服务,并带领网格员、居民代表到点坐班,形成移动办公桌,开展政务服务咨询受理、纠纷调解、解答疑问等工作,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户”,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在自家门口不断升级。社区积极推动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网格、小区和楼栋,建立“矛盾上报流程”机制并张贴到各单元楼道。按照矛盾调解工作流程,分为6个层级,逐层级上报解决。定期对居民代表、网格员、业委会、物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将问题收集好并逐层上报,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始终秉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原则,将矛盾解决在基层。
对于居民代表、业委会都难以解决的难题,社区工作人员会迅速响应进行早期干预,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和扩大化。对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矛调中心并陪同随时跟进。同时,在解决矛盾纠纷后,由网格员连续三个月每月跟踪问效,实现矛盾闭环管理。
清水塘社区辖区内的迎宾大厦,是社区唯一一处商住两用楼宇,地处烈士公园南门,交通便利。但多年来,一直受困于物业公司履职不力、大楼消防设备瘫痪等问题,居民生活不便,矛盾不断堆积,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于是请求社区协助。社区收到请求后,立即召开协调会,力求尽快解决问题。先后组织各方召开协调会议60余次,迎宾大厦面临的电、水欠费以及更换物业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物业矛盾解决后,最急迫的消防整改工作在居民群众中又出现了不同意见。社区网格员、热心居民及时收集相关情况,在街道的组织下,社区又多次召集居民召开意见收集会,站在中间立场,为业委会和业主提供表达意见、维护利益的平台。最终,业委会得到了绝大部分业主的认可,并在街道、社区的见证下成功召开业主大会,通过了消防整改方案。
三、畅通民情民意,绘就红色 “同心圆”
清水塘社区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居民常年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利用红色基因来服务群众,成为处理社区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社区建立了由党员干部、党外人士、侨胞侨眷、居民代表组成的“同心共议室”。围绕群众的难事、急事、烦心事,定期组织开展协商议事,引导居民畅所欲言,共同商讨社区治理举措。这些年来,社区提质改造、无物业小区停车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引发的邻里矛盾,均在“同心共议室”的基层协商中得到有效化解,社区成为了居民群众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榜样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身边好人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彰显社会正气,传播文明风尚,让他们去影响、引导身边的人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目前,清水塘社区是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成立了“同心红”志愿服务联盟(由辖区单位党组织、各类党员、居民群众共同组成的志愿者联盟),孵化了“鼎诚义工长沙团队”等金牌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广泛参与到社会服务、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帮教等活动中来,用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问题。
清水塘社区有6处无物业的开放式小区。清水塘路上的花园公寓属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房改房。家住二楼的蔡大爷在3月份的一天找到居民代表反映,自己家中天花板渗水。他几次上楼找邻居沟通,却因楼上居住的是外地陪读租户,碰不到面,导致漏水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老两口的生活。社区组织各方人员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圆桌会议”,区中的居民代表热心参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共商解决方案。通过“居民反映-议事会协商-社区衔接”的无物业开放式小区矛盾上报流程,成功帮蔡大爷解决了房屋漏水的问题。近年来,社区依托“同心共议室”协商解决大事难事65件,办理实事好事97件;花园公寓、教门园电信宿舍、博物馆宿舍等7个无物业小区的疑难杂症得到彻底改善。尤其是困扰辖区多个网格老旧楼栋电梯安装工作,在“同心共议室”的推动下,成功加装26台,让一批住在高层的老年居民圆了“电梯梦”。切实体现了民主协商形式带来的治理效应,让社区成为了居民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清水塘社区通过建立稳固有效的组织机制、化解早期矛盾问题、搭建居民共治共享的协商平台,不断拉长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自身“红色基因”的资源禀赋优势,以“红色”为主基调和主旋律,打造出基层社区治理的新样板和新模式,让服务更加精细,居民更加满意。
(作者凌高雄系长沙市开福区信访局副局长;王沂琳系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区党委书记)
责编:吴若晴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