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4日讯(通讯员 段姝 曹丹)一袭手工旗袍,穿越百年岁月,一针一线间尽显娉娉袅袅的东方韵味。作为娄底市级非遗项目“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肖丽霞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走进肖丽霞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汀湘十里小区的工作室,宁静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肖丽霞正耐心指导培训班学员制作旗袍的绲边与盘扣,学员们则全神贯注地实操练习。在肖丽霞的悉心传授下,学员们不仅学会了手工缝制的基本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学员朱靓婷说:“我就专程过来找肖老师学习,希望我自己能够把这个技艺学会之后,能够把它给传播出去,弘扬一下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学员洪莉说:“在这里学习了一期,学了两个月,到现在的话,我已经可以完整地做一件旗袍,还有做不同的花扣。”
肖氏手工旗袍的历史可追溯到肖丽霞的先祖肖节祜,从禾青镇里福社区发展壮大,历经110余年传承,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独具魅力的非遗技艺。手工旗袍以真丝、棉麻等面料为主,采用传统的一片式裁剪方法,经过量体、刮浆、缝制、装饰等数十道工序,上万针的手工缝制,才能成就其精细之美。立领、开襟、盘扣,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制作方法与匠心独运。
“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丽霞说:“我觉得更多的是它(旗袍)的一种思想,首先一个它是一件很有包容性的衣服,它会包容不同体态的人,(其次)就是你穿上这件衣服以后,你会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服饰产生一种情怀。”
肖丽霞在26岁时正式接棒,她不仅全面掌握并继承了肖氏旗袍制作技艺,还广泛求教于国内知名手工旗袍制作及盘花纽扣制作工艺大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肖丽霞大胆创新,将梅山地区苗族、瑶族服饰等文化元素融入旗袍制作工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肖氏传统手工旗袍。
“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丽霞说:“现代人的体态和以前人的体态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女性就会更加展示自己的体型、体态,也更加自信了,所以在结构上面,我们会把西式立裁的元素、想法、理念融入到传统结构里面去,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
旗袍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民国时期,它还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惊艳亮相,展现了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在湘中地区,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是研究本土历史、文化、服饰、工艺演变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中国女性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宝贵资源。
“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丽霞说:“因为我们这边梅山文化的话,我们对服饰的结构,它是比较追求一种艳丽的,它会做一些撞色去搭配,有时候会把房子上面的一些造型像蝙蝠,把蝙蝠的图腾也刺绣到我们衣服上面(寓意‘福到了’) ,或者把它做成一个装饰,也把它传播下去。”
肖丽霞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她制定了详实的项目保护规划,重点保护传承手工旗袍一片式无省平裁方法、传统旗袍边饰手工缝制技巧及盘花纽扣制作技巧等。同时,她打破了家族传承的局限,面向全国招收学徒,目前已培养学徒400余人。
“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丽霞说:“(以后)可能还是会保留这种带学徒的方式,第二个我可能也会在长沙开一个店铺,以后可能会通过店铺做媒介,做一些旗袍展,就让大家能够更多地看到这种旗袍,了解这种旗袍,来进行一个传播。”
一把剪刀,裁出东方神韵;一针一线,串起百年芳华。肖丽霞以匠心独运,守护着传统艺术之美,让肖氏手工旗袍在烟火繁华中绽放绚丽光彩。
“肖氏手工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丽霞说:“我女儿的话,她从小就对手工感兴趣,等她越来越大,我可能会把我的手艺传承给她,当然我也更加希望,她能够把这个手艺再传给她的下一代,一代一代这样子传承下去。”
随着肖氏手工旗袍的播出,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策划的《文化中国行·锑都非遗》十集节目圆满画上了句号。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一同穿越时空的长廊,深入锑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探寻那些被岁月雕琢、被智慧凝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老而神秘的技艺,到承载着地域记忆与民族情感的文化瑰宝,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故事,都仿佛在诉说着锑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我们不仅见证了传统手工艺人在新时代的坚守与创新,更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所绽放出的勃勃生机。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文化之旅。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