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文化中国行·锑都非遗(二) 手工砂锅:长铺村的文化传承密码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社会新闻
阅读:1805
2024-11-21 13:34: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通讯员 曹富蓉 伍昶昭)在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长铺村,有一项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技艺——手工砂锅制作。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2023年4月,这项技艺荣膺娄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走进长铺村,一股淡淡的手工砂锅香气扑面而来,这里的手工砂锅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已有数百年历史。73岁的王修浩老人是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13岁开始便投身手工砂锅制作,至今已有60载春秋。在他看来,一口好的手工砂锅,首先需要的便是优质的陶土原料。而当地特有的陶土,富含多种矿物质,正是成就这一技艺的关键所在。

砂锅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修浩说:“土的特点主要是不含沙、有粘性,做出不漏水。主要选好的黄泥巴和那种煤矸石,配合起来才可以用粉碎机打破,才能够进行制作砂罐。”

制作手工砂锅,对匠心和技艺的考验极为严苛。从选料开始,每一个步骤都需精益求精。王修浩老人和他的徒弟王善初深知这一点。选好料后,制坯环节显得尤为关键。只见匠人们将陶土放置在转盘上,凭借着多年经验和精湛的手艺,小心翼翼地塑造出砂锅的雏形。他们的双手犹如灵动的画笔,在陶土上轻轻一按、一转,砂锅的形状就逐渐清晰起来。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凝聚着匠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这一点,王修浩的徒弟王善初深有体会。

王修浩徒弟王善初说:“打这个胚子,拍的时候要拍得匀称,又要拍得正,底下那个胚如果没拍正,就做不成,圆边也要扯得正,没扯正的话,做起来就会散开。”

制好坯后,砂锅还需经过晾晒、烧制等多道工序。晾晒时,匠人们需要根据天气和湿度的变化,精准把握晾晒的时间和角度,确保坯体干燥均匀。烧制时,温度的把控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成品的品质。

砂锅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修浩说:“烧砂罐主要是看那个火气要里面发白,火根带了白色就可以了,时间在一千多度高温之内,一般烧十分钟左右才能够烧好,烧好之后再上釉。”

长铺村的手工砂锅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独特的材质使得砂锅在烹饪过程中能够均匀受热,煮出的食物风味独特。

沙塘湾街道长铺村村民蒋喜云说:“这个砂锅是祖辈传下来的,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是拿这个来煮东西吃,炖鸡、炖猪脚,蛮好吃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手工砂锅制作技艺面临诸多挑战。机器生产的冲击使得手工砂锅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同时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沙塘湾街道长铺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永中说:“现在我们村里面最年轻的手工(砂锅)制作者已经60多岁了,其他的都是70多岁、80多岁。”

砂锅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修浩说:“第一个是太累,第二个太脏,第三个就是赚不到多少钱。”

尽管面临困境,但长铺村人对手工砂锅的热爱和坚守从未改变。他们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希望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梁湘红说:“长铺村的手工砂锅是我们当地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反映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文化馆一直在努力,通过记录、展示和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手工砂锅的魅力,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这一门技艺,使我们的传统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历久弥新。”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