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9日讯(通讯员 李成主)近年来,零陵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 “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扣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政策环境用才留才,打造了群英荟萃“人才洼地”,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紧扣需求,不拘一格 “引”。 立足需求 “牵线”。 摸底全区人才需求,围绕 “四区两城”战略,聚焦“一主一特”等重点领域,探索推行“校企共用”“政聘企用”等人才“双聘制”,组建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才联络组,选派引商引才引客“三引”小分队,积极开展“牵红线”寻找“高精尖”人才等活动,精准引进所需人才。近年来,共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09人、基层人才132人,招聘教育、卫健系统专技人才913人。 产业项目 “铺路”。 依托产业园区企业,搭建 “学术交流+项目对接+人才引进”联动平台,举办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建好产业人才池。近年来,引进重大科技创新人才18人,人才项目23个,人才团队16个。依托“揭榜挂帅”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专家服务团等,以顾问指导、“人才带项目”“项目引人才”等方式,柔性引进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人才650余人。 搭建驿站 “筑巢”。 大力开展 “猎鹰”行动,设立驻外人才联络站,健全区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深入推进“校友回湘”“湘商回归”等工作,全区已成立5个乡级商会,集聚各类乡贤人才2240余人。
分类施策,多措并举 “育”。 常态培训。 围绕提升人才 “真才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分类轮训,分批集训”等方式,实现各类人才培训全覆盖。近年来,举办主题培训班60余期,短训班18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2万余人。 “订单”培养。 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平台,根据区内企业生产链岗位 “订单”,在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永州市第二技工学校开设企业人才专班,先签合同再培养,实现“入学即入职”,累计为本土企业培训、输送产业实用人才2000余人。 “定向”帮扶。 建立基层人才 “导师帮带制”,采用“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优选320名帮带导师与634名帮带对象进行帮带结对。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与中国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通过项目合作、顾问指导、技术攻关等方式,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300余名。
搭建平台,人尽其才 “用”。 打造创新平台。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打造省级博士后科研平台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20余个,打造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82家,吸引500余名科技人才入驻园区企业。同时,依托链主企业,签约引进10家总投资约8.1亿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吸纳产业人才2000余人,推动产业人才聚链成势。 做优合作平台。 聚焦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等 2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中医药战略联盟等产学研技术联盟,建立“生产+实习”基地32个,“教学+实践”基地16个,健全“小上科、科升高、高培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 搭建成长平台。 建立青年人才分析研判、定期交流制度,采取上跟、下挂、外派和专项锻炼等形式,选派 435名科技人才深入一线开展产业指导和技术帮扶,选派24名优秀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6名青年人才到大湾区参与“引商引才引客”活动,80余名引进人才担任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32名引进人才得到提拔重用,推动人才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优化体制,真心实意 “留”。 健全体制机制。 认真落实省市人才政策,积极探索推进人才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 优化人才服务。 坚持主动上门、主动问需,从人才管理、引进、培育、使用等方面,出台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一系列 “真金白银”政策,打造零陵人才工作“名片”。 营造爱才环境。 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开展国情省情市情研修,推行 “两新”组织高层次人才“两培一推”行动。积极开展优秀人才走访慰问、健康体检、联谊交流、人才主题日等系列活动,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责编:郑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