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和“2024”,串连起了鼎城沧桑巨变的75年。从沅水南岸拔地而起,鼎城城市骨架不断壮大、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大幅增强,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49年,刘邓大军从这里渡江,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壮阔图景。1988年,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县治从江北迁到江南,广厦平地起, 荒滩建新城,“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目光所及的现实。2024年的春天里,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鼎城,兴致勃勃地考察了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殷殷嘱托,回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75年,春风又绿江南岸。不断攀升的城市天际线倒映在一江碧水中,一桥、三桥、四桥和沅江隧道,如巨龙卧波,将江南与江北融为一体。“六纵六横”路网勾勒出“五块一轴”城市主线,常德画墙、吾悦广场、阳明湖公园……装点着城市颜值和气质。从“桥南”到“江南”,从“大郊区”到江南新城,诗意栖居一步步触手可及。放眼乡村,农村环境整治“草坪模式”“鼎城经验”全省推介,113个省市区美丽乡村, 326个幸福屋场,描绘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75年,产业蝶变势如虹。“中国吊车第一镇” 灌溪从地方工业园区发展的试验田,蝶变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在这里,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发出轰鸣,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在春风中舒展开双臂,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洋溢着奋力争先的强大气场。春潮滚滚的田畴间,无人机在盘旋,大型农机在穿梭,各种智能观测设备环视四周……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科技之光照耀每一寸沃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撒向“鱼米之乡”。
75年,幸福洋溢在鼎城。老有所养,互助幸福屋覆盖全区,演绎最美夕阳红;幼有所教,教育振兴蹄疾步稳,乡村教师麻小娟感动全国;壮有所用,就业创业风生水起,“鼎城零工”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把“人民至上”镌刻在“民生细节”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春风化雨,满城芳华,幸福的笑脸“绽放”在鼎城的每个角落。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一个人的抱负,叫不负平生;一座城的雄心,叫不负历史。75年山河变,我们的“城”, 坚定昂扬、乘风破浪,一座更具现代气象、现代气派、现代气质的江南新城正蓄势待发。
责编:肖芳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