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农民作家李民保:文学之花在乡土绽放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嘉禾
阅读:1240
2024-11-12 16:47:01

半生农耕,一生笔耕,他是农民,也是“农鸣”(笔名),四十载春华秋实。李民保,嘉禾县广发镇大塘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笔为犁,一点一滴开垦着属于自己的文学田地,从一个文学爱好者,闯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创作出了涵盖小说、戏剧、诗歌等多个领域超过300万字的文学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农民作家,了解他的追梦故事。

夜深人静。广发镇大塘村的一间民房里一缕微光亮起,妻子早已在一旁熟睡,李民保又静静地开始了创作,如同这40多年来的每一天。一件有点旧但很干净的衬衫,一副略显老旧的眼镜,这一身典型的新时期农民装扮带着几分学者的风范与岁月的沉淀。夜深人静搞创作,是李民保的习惯,也隐藏着曾经无法言说的苦衷。

李民保的文学梦是从读高中的时候开始的,那时他写的诗歌经常出现在学校墙刊上,创作激情受到很大的鼓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我记得是当时是看了一本李国文的矛盾文学奖《冬天里的春天》,这个看过之后对自己感触很大,另外还有这个我们县的著名作家古华的《芙蓉镇》看过之后对自己也影响很大,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因为这个看多了,自己觉得就也想写,这心里痒痒的,就是想写下自己的感受,另外就把自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想写出来。”

1979年李民保高考失利后,恰逢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复兴,李民保跟着这股“文学热”,坚持每周写两个短篇小说,写完后投到各地的知名报社、杂志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当时又没有纸,我就用水泥包装袋的纸,那个牛皮纸把它拆下来,裁剪一页一页地订起来,用那个来写,写出来以后再抄到稿纸上,再来投稿。”

热爱可抵万难,没有稿纸他就自制,认真对待写下的每一个字,珍视寄出的每一封投稿。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击,所有稿件投出后,各地的编辑部换个信封再加了一张铅印退稿函又退回了他手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后来又是遇到我的一个亲戚,当时他就当面对我说你算什么,你想当作家,你的学历又不高,你是一个高中生,你那个高中生算什么呢,你这个基础太差了,你这样的人算什么呢, 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很多啦, 一年有毕业要多少,千千万万有几个能当上作家的。”

连续写了两年,李民保都没有成功发表过一篇文章。每一次退稿、每一次打击的话语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他的自信与希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但是我就觉得不服呀,我看过很多作家,他这文化并不高,学历也不高,有些是小学的,有些是初中的,但也成了著名作家,我就在默默地发力,我偷偷地写,没办法我不敢公开写了。”

那时候的李民保不仅年轻气盛,心里还憋着一口气,他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就算偷偷地写,也要写出一番名堂。于是,夜晚成了他创作的黄金时光,博览群书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笔耕不辍成了他风雨无阻的追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我对自己本来是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要看3万字,写3千字,这个是雷打不动的,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其他的感受,都要写那么多字。”

在老师和文友的指点下,他不仅重新打磨文字,还改变了投稿方法,踏踏实实从小报小刊投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我就把以前退回来的都重新修改了一次,投到文化馆以后,受到馆里面的重视,还发表了很多,可以说每一期都有我写的小说和这个诗歌,我受到了很大的鼓励。”

聚焦小报小刊后,李民保迎来了自己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逐渐在县里的报刊中崭露头角。

李民保身在农村,又是一家之主,还要养活三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不允许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于是,在1997年,他承包了村里200亩荒山,带着一家人住进了临时搭建的茅草棚,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和创作之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承包农场也是为了写作才去承包的,因为那里有个安静的环境,另外一个就是有个农场,自己有这个经济做后盾经济基础,这搞写作搞创作这个经济基础如果是跟不上,那就是写作也是一句空话。”

他以养殖带种植,创办了自己的养猪场。期间,他的农场年出栏生猪500多头、土鸡1000多只,年产脐橙、板栗、蜜橘等水果10余万斤。就这样,他忙时务农,闲时写作,白天干活,晚上写作,利用业余时间伏案疾书,将满腔的热情与思索化作了一行行文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自己有了灵感,那是放不下的,总要写出来,我一般是在做事干农活的时候都在构思,在酝酿这个题材,有些是看到一个东西,想到一个东西,自己就可以慢慢地去深化,自己再进一步地思索。”

繁重的农活,繁琐的养猪事务,偌大的山林只靠李民保夫妇两人管理,即使披星戴月,李民保也从不把担子丢给妻子一人。他放下锄头,就拿起笔杆,走出猪圈,就钻进书房。白天,他干活构思两不误,夜晚,他便靠创作来解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一般是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动笔写起来,晚上有时要写到两三点钟,到凌晨的时候,写完以后大概睡两三个小时又要起床,又要来做农活,但对于写作来说,我还是没感觉到很累。”

李民保妻子肖日周说:“嫁给他以后他写作也没有空过工,做事的时候也努力在做,做完事了再写,晚上写的时候我也知道,但是我也支持的,这是他喜欢做的事,他又不打牌又不吃酒,两口子是相互支持的。”

1985年至2017年,李民保先后担任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兼文书、党支部书记,直到2021年离任。

当村干部的这些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了更多农村的人,需要处理更多鸡毛蒜皮的事。对于常人来说劳心劳力的事,对于李民保来说却是打开了“素材库的大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自己接触的人和事确实又比以前多得多,处理的问题、处理的事情也比以前多很多,自己都要站到前面去。很多素材,不写还是不行,很多事都是自己第一手的材料,还是要转化成文学作品。”

广发镇大塘村卫计专干李太周说:“我跟他同事十多年了,他人又本分,工作做得扎实,跟他写的东西一样,很接地气、通俗易懂,他写的书也会免费送给我们看,他的文字很有意思。”

当干部,干农活,爱农民,写农村,他给自己取名“农鸣”,双脚扎根泥土,汲取这片土地给予他的营养,肆意生长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主席尹振亮说:“李民保同志是个农民作家,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来自最底层,很有生活气息,他的每部作品读出来都带着泥土味,在特别对乡村一些生活的景色的描写,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呀,都是非常的地道,非常的到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我觉得我自己是农民,就是要为农民大鸣大放地写出自己的心声。我当时还写了一首诗是《我们是农民》 开头是这样的‘不要说下里巴人,我们自有身份,不要说土里刨石,我们不畏艰辛,不要以冷眼相待,我们也有自尊’,后来是还得了一个奖,当时我觉得这个写农民的事,还是得到了认可,所以我觉得农民还是没什么低微的,也可以自己挺着自己的腰杆,自己该说的还是要说出去,自己的心里的打算,就是要为农民鼓与呼,这也是我坚持写作的一个初衷。”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李民保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编成小说,以基层的视角关注社会的问题,以农民的口吻记录时代的变迁。40年来,他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经过加工写进了小说集《野山野水野情》《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绝恋》,戏剧集《山里凤凰》、诗集《神农之旅》《问天》、长篇小说《罗四姐千里对歌刘三姐》等作品里,2023年9月,他成功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满意的作品还是觉得很少,如果自己还觉得不满意的话就还可以再提高一步,自己还要再发力。有句土话叫“抬出是嫁妆,写出是文章”,文章还是靠能不能让读者认可。”

目前,离任后的李民保专门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在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番茄小说网签约创作长篇网络小说《山里歌王罗四姐》《权力的较量》《苍黄五岭》《春陵河之恋》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主席尹振亮说:“李民保同志是我们嘉禾县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是我们中国作协的会员,他这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他这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写作者学习。”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嘉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民保说:“几十年来,自己一直在文学的沙漠中跋涉,能不能走出沙漠,我也不知道,因为追梦的人都在这条道上拼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遇上绿洲。我不知道未来世界是什么格局,我只能把自己经历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不求别人同频共振,只图自己一时快乐,想来想去,我觉得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一种情趣吧。”

一手握锄头,一手握笔头,他从容阅世,记录乡村的发展,书写人间之百态,字里行间是写不尽的农村事,道不完的黄土情。我想,创作就是要这样,根植故土,根植生产生活,始终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真善美,讴歌新时代,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责编:刘芷希

来源:嘉禾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